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愚斋卷二首(其二)赏析

题愚斋卷二首(其二)

元末明初 · 蓝仁
武健惟材任,斋居岂强名。
奇兵长自用,困学久须明。
不径心常正,移山气未平。
功成应养晦,冠弁似儒生。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的《题愚斋卷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才能与修养的独特见解。首句“武健惟材任”赞扬了武人的勇猛和才智,认为他们凭借才能就能胜任重任。接下来,“斋居岂强名”暗示了即使身处静修之地,也不应仅仅为了虚名而苦修。

“奇兵长自用”进一步强调了灵活运用个人才能的重要性,表明智谋和独特策略才是真正的力量。诗人鼓励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我,以“困学久须明”表达出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磨砺,才能真正明白事理。

“不径心常正”强调了道德和品行的正直,即使在追求目标时不走寻常路,也要保持内心的正直。最后一句“移山气未平”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表示他有移山填海般的决心,不会轻易放弃。

最后两句“功成应养晦,冠弁似儒生”,则寓意在功成名就之后,应当低调内敛,如同儒生一般,不张扬,懂得韬光养晦。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个人修为与处世哲学的深刻思考。

词语解释

兵长的意思:兵卒的长官。《后汉书·朱浮传》:“会 上谷 太守 耿况 遣骑来救 浮 , 浮 乃得遁走。南至 良乡 ,其兵长反遮之。” 李贤 注:“兵长,兵之长帅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郡国大姓及兵长、羣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

常正的意思:固定的税额。《墨子·辞过》:“以其常正,收其租税。” 孙诒让 间诂:“ 苏 云:‘正,同征。’”...

冠弁的意思:(1).天子田猎时的装束。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周礼·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 孙诒让 正义:“此王四时常田之服,盖玄冠而加弁也。”弁,皮帽。(2).古代礼帽的总称。《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饰之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倭缎》:“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顷刻集灰;衣领之间,旬日损坏。”(3).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以指成年。 宋 司马光 《祭庞颖公文》:“越自童齔,得侍坐偶,抚首提携,爱均子姓;甫胜冠弁,遽丧所天,孤苦憃愚,不能自立。”(4)....

困学的意思:有所不通才学习。语出《论语·季氏》:“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困,谓有所不通。”后用以指刻苦学习。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困学违从众,明公各勉旃。” 宋 朱熹 《困学》诗:“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 清 赵翼 《钱竹汀宫詹挽诗》:“直自深寧王叟后,又添困学析秋豪。”...

奇兵的意思:◎ 奇兵 qíbīng[an army suddenly appearing from nowhere] 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军队...

强名的意思:亦作“彊名”。犹盛名。 唐 独孤及 《题玉潭》诗:“碧玉徒强名,冰壶难比德。唯当寂照心,可并奫沦色。”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亦作“彊名”。勉强称做;虚名。语出《老子》:“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唐 杜牧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诗:“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唐 陆龟蒙 《看压新醅寄怀袭美》诗:“尊中若使常能渌,两綬通侯总强名。” 宋 杨万里 《至节宿翁源县与叶景伯小酌》诗:“此县谁言是强名,古来十室亦琴鸣。只嫌六七茅竹舍,也...

儒生的意思:[释义](名)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 [构成]偏正式:儒(生 [例句]后来泛指读书人。这是个穷困潦倒的儒生。(作宾语)...

山气的意思:(1).山中的云雾之气。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巖兮水曾波。” 唐高宗 《九月九日》诗:“野浄山气歛,林疏风露长。” 金 元好问 《僧寺阻雨》诗:“山气森岑入葛衣,砧声偏与客心期。”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石牌楼后面的夕阳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气中隐没下去。”(2).山中气候;山中空气。 明 袁宗道 《夏日小斋杂兴》诗之三:“最怜山气爽,徙榻傍窗纱。” 郭沫若 《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未平的意思:(1).未必妥当。《三国志·吴志·顾雍传》“ 顾君 不言,言必有中”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曰:‘ 顾公 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2).没有平息。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武健的意思:(1).勇武刚健。《史记·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明史·佞幸传·陆炳》:“ 炳 武健沉鷙,长身火色,行步类鹤。”(2).指勇武刚健的人。 宋 苏轼 《策别·厚货财二》:“天下武健,岂有常所哉?山川之所习,风气之所咻,四方之民一也。昔者战尝用之矣。”...

养晦的意思:谓隐居匿迹。语本《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 朱熹 集传:“言其初有於鑠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俱晦。”《宋史·邢恕传》:“ 公著 荐於朝,得崇文院校书; 王安石 亦爱之,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 恕 不能从。”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门题凤字承留恋,且须养晦林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韜光养晦。”...

移山的意思: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 北山 愚公 举家移 太行 、 王屋 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寃禽之能塞海,非 愚叟 之可移山。”《旧唐书·哀帝纪》:“壬寅,敕:‘前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 司空图 俊造登科,朱紫升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而钓名。’”参见“ 愚公移山 ”。...

斋居的意思:(1).斋戒别居。《明史·左懋第传》:“三月,大风霾。帝布袍斋居,祷之不止。”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芙蓉阁》:“时 世宗 斋居西宫,建设醮坛,勅大臣製青词一联,悬于坛门。”(2).家居;闲居。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坐镇均劳逸,斋居养智恬。”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纷纷宾从厌粱肉,公也斋居饱饘粥。”(3).家居的房舍;书房。 清 吴嘉宾 《得一斋记》:“吾宗继之,以 颜氏 子得一之义,名其斋居。”...

自用的意思: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他人或事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