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孝肃
明 · 何转书
江流如箭逼城隅,中有神皋在奥区。
畴昔庙廊推待制,至今河岳祀龙图。
平生色笑曾谁假,七十冰霜本自孤。
稍喜参知赵清献,独同皇路久驰驱。
畴昔庙廊推待制,至今河岳祀龙图。
平生色笑曾谁假,七十冰霜本自孤。
稍喜参知赵清献,独同皇路久驰驱。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转书对北宋名臣包拯的颂扬之作,以“包孝肃”为题,表达了对包拯忠诚、正直人格和卓越政绩的敬仰之情。
首联“江流如箭逼城隅,中有神皋在奥区”,描绘了包拯所处之地的壮丽景色,江水湍急,紧贴城墙,而在这片土地深处,蕴藏着神圣的地域。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江水比作箭,形象地表现出了江水的迅猛与冲击力,同时也暗示了包拯在政治舞台上的勇猛与决断。
颔联“畴昔庙廊推待制,至今河岳祀龙图”,赞扬了包拯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庙廊指的是朝廷,待制是官职之一,意指包拯在历史上被推崇为杰出的政治家。河岳祀龙图,则进一步强调了包拯的道德品质与政治智慧,如同山川之神灵,受到后世的祭祀与尊崇。
颈联“平生色笑曾谁假,七十冰霜本自孤”,是对包拯一生性格与经历的描述。色笑,即脸色与笑容,此处形容包拯为人严肃正直,不轻易示人以喜怒哀乐,没有人为他假意逢迎。七十冰霜,意味着包拯在七十岁高龄时依然坚守清廉,如同严冬中的冰霜,独立不倚。
尾联“稍喜参知赵清献,独同皇路久驰驱”,表达了对另一位同样正直的官员赵抃的赞赏,并将包拯与赵抃并列,共同作为维护正义、坚持原则的典范。同时,“皇路”一词象征国家的正道,包拯与赵抃都为这条道路的畅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努力与牺牲,如同在崎岖的道路上持续前行的马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包拯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力,同时也寄托了对公正、廉洁政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