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其三)赏析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其三)

宋 · 杨万里
柏府公峨豸,荆溪我把麾。
闻风无半面,折简两相知。
偕掾胶投漆,分襟云与泥。
楼成扁山浦,洒泪欠题诗。

注释

柏府:古代官署名。
峨豸:古代獬豸冠,象征公正。
荆溪:地名,代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麾:指挥的旗帜。
闻风:比喻仅凭传闻。
半面:未曾见面。
折简:书信。
两相知:相互了解。
偕掾:一同任职。
胶投漆:比喻关系紧密,如胶似漆。
分襟:离别时的情景。
扁山浦:形容楼阁位于水边,扁山可能指小山或地名。
洒泪:流泪。
欠题诗:未能写下诗篇。

翻译

柏府的公卿威严如獬豸,我在荆溪边指挥着队伍。
从未谋面,只凭书信往来,我们却心意相通。
一同任职如同胶漆相粘,离别时心如云泥之别。
楼阁落成在山海边,我含泪却未能题写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属于古典挽歌体裁。杨万里以其深厚的学问和清新隽永的文风而闻名,其诗作多蕴含着对朋友、同僚乃至国家的深情。

首句“柏府公峨豸,荆溪我把麾”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景象来表达作者心中的哀思。柏府公指的是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其形容之词“峨豸”意在表现其威严与伟岸的形象。而荆溪则是诗人自己的居所,拿着马缰绳,暗示自己在家乡的平凡生活。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逝去高官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接着,“闻风无半面,折简两相知”则是说即便是在风中传来的消息也无法完全捕捉到,而只能通过书信来维系彼此之间的情谊。这里的“折简”意味着书写简札,即书信,是古人沟通的一种方式。

第三句“偕掾胶投漆,分襟云与泥”通过对比两种物质的状态(坚硬的胶漆与柔软的云和泥土)来强调友情的纯粹不变。即便是在世事变化中,朋友之间的情谊如同云天之广阔,如泥土之坚固,不因外界的改变而改变。

随后,“楼成扁山浦,洒泪欠题诗”表达了诗人在完成这座楼之后,在山水间流泪,未能尽情地题写出心中的万千思绪。这里的“洒泪”表现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深切哀伤,而“欠题诗”则是表达了内心的无限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每一句都承载着深沉的情感,每一个字都透露着作者的心声。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是文学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