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游橙尖下村居八韵简王彦璧
明 · 李昱
秋尽山行日未昏,萦纡林壑隐乾坤。
径深黄叶疑无路,岸转清溪别有村。
盘谷纵幽何足羡,辋川虽好未须论。
过桥苔藓生岩罅,坐石萝藤挂树根。
老妪蒸藜邀上客,阿翁剥枣引诸生。
新茅盖处鸡啼屋,短杖敲时犬吠门。
避地正须营草阁,逢人何用问桃源。
不通姓字相宾主,愿子情亲作弟昆。
径深黄叶疑无路,岸转清溪别有村。
盘谷纵幽何足羡,辋川虽好未须论。
过桥苔藓生岩罅,坐石萝藤挂树根。
老妪蒸藜邀上客,阿翁剥枣引诸生。
新茅盖处鸡啼屋,短杖敲时犬吠门。
避地正须营草阁,逢人何用问桃源。
不通姓字相宾主,愿子情亲作弟昆。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秋暮游橙尖下村居八韵简王彦璧》描绘了秋日傍晚山行所见的田园风光和淳朴民风。首联“秋尽山行日未昏,萦纡林壑隐乾坤”展现了山中景色,天色尚早,山路蜿蜒,林木环绕,天地间仿佛被自然隐匿。颔联“径深黄叶疑无路,岸转清溪别有村”写深秋黄叶满径,看似无路可寻,但转过溪岸却意外发现村庄,富有探索与惊喜的意味。
颈联“盘谷纵幽何足羡,辋川虽好未须论”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山谷的满足,认为即使如辋川美景也不及此处的宁静。接下来的两联“过桥苔藓生岩罅,坐石萝藤挂树根”细致描绘了山野的静谧与生机,石头上的青苔、藤蔓缠绕的树木,都透露出自然的和谐。
尾联通过“老妪蒸藜邀上客,阿翁剥枣引诸生”的场景,展现出村民的热情好客,以及“新茅盖处鸡啼屋,短杖敲时犬吠门”的朴素生活画面。诗人以“避地正须营草阁,逢人何用问桃源”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不必刻意寻找世外桃源,眼前便是理想之地。
最后两句“不通姓字相宾主,愿子情亲作弟昆”,诗人希望与友人王彦璧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般,无需过多礼节,直抒胸臆。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