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按摩]按摩颈部

[按摩]按摩颈部

静坐,轻闭口目,头部稍向前倾,分3步进行操作。第一步:用右手掌五指合拢至后颈,大鱼际紧贴大椎穴位置,用力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5次,后换用左手逆时针方向按摩25次,交替按摩2~3遍。第二步:用右手掌五指合拢从颈后至左侧颈部肌肉处按摩20~30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颈肌20~30次。第三步:推揉颈肌,用双手掌根至后颈同侧颈肌位置,从颈椎处按摩至后脑的位置,用两拇指和鱼际着力,一上一下,反复按摩30~50次。

颈部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部位,人的生命中枢在此与脊髓延接,支配全身的大部分神经都通过颈部。由于颈部平时活动的幅度和频度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常会引起颈椎增生、颈部软组织损伤等病变,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以及颈、肩、臂等处疼痛麻木等症状。经常按摩颈部,能疏通经络,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避免颈推生理弧度变形,可防治颈椎增生、颈肌劳损、韧带损伤、神经损伤、高血压等疾病。

耳部按摩:

我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说:“两耳通脑,听听之声归于脑。”认为耳与大脑是直接相通的。因此,对耳部的按摩可以起到清醒头脑、增进记忆、强化听力、消除疲劳的作用。掩耳呜鼓,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健脑方法。做法是将两手掌心紧按耳孔,手指搭在脑后部,用中间三指轻轻扣击后枕部10—20次,手指按在后枕部不动,掩按耳孔的两掌 心突然抬离,连续开闭10—20次,最后将两手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旋转 几下后突然拔出共做3—5次。然后按摩翳明、翳风穴,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翳明穴在翳风穴向脑后约一寸处。两穴按摩方法相同。用中指按在穴位上,先向前旋转按摩10圈,再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按摩10圈,先按摩哪个穴位均可。

最后,做擦动作。将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贴在脸上,均匀用力向后推擦,擦过耳后,再从耳后将耳背带倒向前推擦,反复做10—20次,以两耳出现热感为好。

揪耳养生法:

揪耳养生的具体做法是:每天早晨起床后,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14次;然后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14次;有空时一天可揪耳多次。也有的每天坚持按摩耳朵的穴位若干次。经常揪耳朵或按摩耳朵,能够刺激全身的穴位,使得头脑清醒,心胸舒畅,有强体祛病之功效。我国古代医家对耳朵上的保健功很有研究,认为肾开窍于耳,肾主骨,通髓海;肾又是“先天之本”,而耳是肾之外窍。所以揪双耳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肾,促进整个机体的强健。

鼻部按摩法:

鼻部的按摩,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来达到通畅鼻道,增强五官功能,清醒头脑的目的。

鼻不但是重要的呼吸器官,而且还与口、眼、耳相通,所以古人认为只有鼻道畅通,才能进一步达到“七窍通”。

按摩时首先做通畅鼻道的训练。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提捏住鼻腔,逐渐用力向外出气,这时会感到不能呼出的气被压向两耳和两眼,待感到气达内耳后,突然放开手指,正常呼吸两三次后,再做下一次,共做三次即可。再做相反的呼吸训练,先将体内残气呼净,再用手指捏住鼻腔,不呼不吸,再将手指突然松开,深深地吸一口气,反复做三次。做上面的训练时,一定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做得过分,憋得面红耳赤;第二,在两次中间的间隔时间里,做两三次正常呼吸,以防止体内缺氧。

然后,按揉鼻部穴位。首先是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约0.5寸,在鼻唇沟中。可用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揉搓20—30次。其次鼻通穴,位置在鼻唇沟上端尽头软骨与硬骨交接处。用中指中等力量点按15—20次。

最后,是按摩鼻翼。将两手食指紧贴在鼻翼两侧,上下滑动20—30次,以稍发热为好。

四穴指压法:

指压四穴,是爽神健脑的好方法。其特点是不局限于大脑疲劳后再做,早晨躺在床上按摩,能起到很好的健脑作用,对一天的学习和工作大有益处。

首先是百会穴。以右手拇指放在百会穴上,其余四指支撑在前额部位,用左手压在右手腕部,以增强力量,按压时逐渐用力,由轻到重,按压约五秒钟后迅速松开手指,约三秒钟后再压下,反复做10—15次。

其次是四神脱穴。四神脱穴有四个穴位,在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一寸处就是此穴。先将两手贴在两侧头部,用中指对左右的两个穴位进行按压,再将两手一前一后贴在头部,也是用中指对前后两个穴位进行按压、再将后两个穴位进行按压,按压的时间、力度、次数与百会穴相同。

再次是头维穴。头维穴的保健作用人们早有所知。《千金方》上说“头维、大陵,主头痛如破、目痛如脱。”认为该穴的是驱除大脑疲劳的要穴。头维穴的位置在前额发际拐角处上约半寸,按压其周围有些疼痛感的就是此穴。要以两手中指按压,时间、力度次数与百会穴相同。

最后是天牖穴。耳根后下部有一块隆起的骨头叫完骨,由完骨向下约一寸处即是天牖穴。这个穴位通往大脑的血管和神经束相当多。如果按压时感到有些发硬,说明通往头部的血液循环不太好。当把天牖穴压得有些发软时,大脑就会感到轻松舒服。因此按压这个穴位的力量要大于其他穴位。要用中指按夺20—30次,方法与其他穴位相同。

猜你喜欢

  • 阴阳两虚应该怎么补?中医来告诉你!

    所谓的阴阳两虚就是你既有阴虚的症状,同时又有阳虚的症状。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患者来看诊,他说自己在冬天的时候感觉特别的怕冷,穿的比别人就是特别厚,总是感觉自己后背凉,腰凉,腿凉,脚凉,甚至是屁股都是凉的,就是穿得再多都感觉不到热乎,有一种就是像

  • 气机不调这四种表现,看看你中招了吗!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脾胃虚弱远离这五点,让你的脾胃恢复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频发,中医这样调理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上热下寒还是寒热错杂?中医帮你辨证调理!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