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寒温治法产生溯源

寒温治法产生溯源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明代医家王安道在其《医经溯洄集》中有一段话“伤寒……发于天令寒冷之时……故非辛甘温之剂,不足以散之,此仲景桂枝、麻黄等汤之所以必用也。温病、热病……发于天令暄热之时……非辛凉或苦寒或酸苦之剂不足以解之。”这段话是说天令“寒冷”和“暄热”的气候,对于“辛甘温之剂”和“辛凉,或苦寒,或酸苦之剂”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清代医家喻嘉言《医门法律》中“凡治病不察五方风气,衣食居处各不相同,一概施治,药不中窍,医之过也”之说认为地域、人群行为习惯等,对选择治法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笔者认为,气候、地域、生活习性、疾病、治法的关系可以简单描述为:天、地、人的客观条件决定疾病,按疾病选择治法。这样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时下的天、地、人,为临床寒温治法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下面从历史气候和地域特点对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产生的背景作一探讨。

从春秋到西汉时期,我国中原地区气候一直温暖,到了东汉末年,气候却急剧变冷,一年中寒冷时期超过半年。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祯考察后得出当时“有几次冬季严寒,晚春国都洛阳还降霜降雪,冻死不少穷苦人民”的结论。气候寒冷的结果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曹植语)。公元161~219年短短58年间,疫病发生高达12次,间隔不足5年。张仲景生活在当时的中原地区河南南阳,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便是寒疫流行导致死者甚众的真实记录。当时的寒疫不仅在中国流行,外国学者详尽考证了这场灾难由亚洲向欧洲传播的过程。由于这场瘟疫,当时欧洲最强盛的东罗马帝国承受着日死亡人数8000以上的灾难,罗马城短时间内变得荒芜。

国内有学者认为东汉末年建安大疫是寒性流感,这场瘟疫有两个特点:一为时间长,范围广泛,死亡率高;二为以寒为基本特征。面对“伤寒”的大规模流行,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伤寒杂病论》,可知辛温治法绝非凭空而来,而是“时势使然”。

东汉寒疫盛行,催生了伤寒学说,而明清的温疫流行,是诞生温病学说的温床。

据统计,明代1368~1644年间发生瘟疫53起,平均每5.3年1次;清代1644~1911年间竟发生109起,平均2.5年1次。明末医家吴又可在其《温疫论·自序》中说:“崇祯辛巳,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有统计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疫情与明清以前相比,突出的特点有四:一是疫情暴发更加频繁,不过由于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反而大幅度下降;二是大规模者增多,其中大部分疫情的波及范围甚广;三是以温性者为多;四是疾病传染、流行的中心地带由汉代的中原为中心转移到江浙一带。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在对伤寒学说继承的前提下,温病学说应运而生。

伤寒学说诞生于东汉末年气候寒冷时期的中原地带;温病学说诞生于明末清初气候相对温和的江浙等东南热带地区。二者在认识外感疾病的临床基础,治疗思路,方剂的创立、运用上却迥然不同。其发生、发展都是各自历史时期特定的天、地、人的客观选择。

寒温学说争鸣的焦点在于外感病发汗的方法。伤寒学派大家刘渡舟教授认为:“在发汗解表法的认识上,存在学术上的先入为主,即学伤寒者,惯用辛温解表;而学温病者,则动手便用辛凉发汗。这种学术上的先入为主导致了发汗解表法运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在寒温两派争鸣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弊端。”所以,刘渡舟强调“一定要从历史上寻找原因。”对选择寒温治法客观条件的探讨,可以将辛温、辛凉方法的创立和使用还原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为当今临床规范化、客观化选择寒温治法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 吃素能减肥吗

    吃什么不等于长什么,吃肉不等于长肉,吃素不等于你就会变瘦。比如面条、米饭之类的都是素食,只吃这些是不会变瘦的,相反还容易变胖,而且营养也跟不上。因为素食里面的一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被我们吃进去之后转化成了糖,然后这么多的糖堆积在你的身体,你

  • 头上针灸后多久可以洗头

    如果患者体质比较强壮,身体素质较好,抵抗力较强,没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此时不易发生感染。若针灸后几个小时后进行洗头,且洗淋浴,流水时间较短,尤其是男性患者,头发干得比较快,此时洗问题也不大。对于部分患者而言,若头发过长,且洗头时间

  • 扎针灸痛不痛

    针灸痛不痛?每个人的个人感受不一样,在针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疼痛,特别是在进针,也就是用针灸针刺破人体的表皮,把针灸针刺入人体的穴位的过程中是有痛感的,但是这种疼痛通常比较轻微,会控制在人体能够接受的程度之内。当进针之后,通常会进

  • 拔罐时间多久为宜

    拔罐时罐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陶制火罐,玻璃火罐外,流行的家用拔罐器使用也很方便。各种材质的罐负压力度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以每次拔罐10到15分钟为宜,因为每次拔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或者直

  • 先拔罐还是先洗澡

    火罐和洗澡顺序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罐,但是绝不能在拔罐之后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发炎,拔罐后更不能洗冷水澡,因为此时皮肤处于毛孔张开的状态,容易使寒邪侵入而引发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