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药补、食补和神补

药补、食补和神补

拥有强壮的体魄,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对“药补”很感兴趣,其理由是:“补药有病治病,无病也能强身”,因而现实生活中“闻补则喜,唯补是用”者不少,他们都寄希望于通过“药补”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其实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片面性。

祖国医学认为“补”是针对虚证而言的,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本来身体不虚,营养尚佳,再行药补,实为徒劳之举。况且,是药三分毒,有些药物还会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用得不当反会导致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如年高体虚误服蛤蚧、白木耳,随即声音嘶哑、咳嗽频作、咯痰不爽;亦有服用大量人参、黄芪、鹿茸、当归,因峻补不当,不仅未能扶正补虚,反而助病为虐,以致水气横溢......凡此种种,实应引以为戒。至于“正气十足”、饮食正常、营养状况尚佳者,更不需要用药补,因为误服补药往往会出现头昏、口舌生疮、流鼻血等不良反应。

中医之药补特别讲究“对路”,应根据体虚者之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证状,因病因人而对症用药。如气虚者可选用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等益气药;血虚者选用当归、熟地、阿胶、白芍等养血药;而阴虚者可选用生地、枸杞、石斛、玉竹、女贞子等滋阴补肾药;阳虚者可选用鹿茸、巴戟天、仙灵脾、蛤蚧、补骨脂等助阳益火药。总之,应针对性地选用,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决不可以自作主张滥服乱用。

食补,历代医家都极为推崇。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通常情况下,只要饮食正常、营养充足,根本用不着药补。从中医的角度看,“药补不如食补”,是有一定道理的。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材,食物和中药并无绝对的界限。诸如:连肉、龙眼、山药、扁豆、大枣、百合、核桃、绿豆等等,既可药用,也都是食品。对于病后肠胃功能虚弱的人,常常更需要“食补”。通过饮食调理,补养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和全身状况的康复,往往能起到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中医除强调食补外,亦很注意神补。稳定的精神情绪,对人体脏腑气血的影响是良性的;而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思虑太过都会伤神。因而中医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说法。而“神补”即所谓“养神”,则应以不损精神、调节“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主要内容。因此扫除种种烦恼,自我摆脱悲愁的情绪,亦属“神补”。

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波折,只有泰然处之,才可不损精神。长寿老人都以不发愁、不烦躁、保持情绪乐观稳定作为神补的经验,这些是值得吸取的。另外,适度的睡眠亦能养心神、添精力。如果睡眠时间不够,轻则精神萎靡不振、工作疏忽,重则头昏、头痛、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如同病态,久而久之可导致疾病。《养生三要》中就有“不觅仙方觅睡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适宜技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糖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浆酮体浓度超过正常时形成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以严重脱水、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血糖明显增高、后期昏迷为特点。多见于2型糖尿

  • 经方治呕案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

  • 治百病皆以固护胃气为要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