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瑕指瑜
拼音zhāi xiá zhǐ yú
含义指揭示优缺点。
出处明·袁宏道《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典故出处
明·袁宏道《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揭示优缺点。
成语举例:先帝一日与忞评论古今名臣宿将,摘瑕指瑜,纤悉无遗。★明·张同奎《上六部禀帖》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指出别人的优缺点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成语“摘瑕指瑜”由“摘瑕”和“指瑜”两个词组成。其中,“摘瑕”指的是摘去瑕疵,即指出别人的小错误或缺点;“指瑜”指的是指出珍宝,即忽视了自己的大错误或缺点。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只看到别人的小错误或缺点,却忽略了自己的大错误或缺点。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他人只看到别人的小错误或缺点,而对自己的大错误或缺点视而不见的情况。可以用来指责那些自以为是、喜欢挑剔别人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篇文章。故事中,一位国君让两个人分别评判一块玉石的好坏。其中一个人只看到玉石上的小瑕疵,而忽略了它的珍贵之处,而另一个人则看到了玉石的珍贵之处。从此以后,人们用“摘瑕指瑜”来形容只看到别人的小错误或缺点,而忽视了自己的大错误或缺点。
成语结构
- 主谓宾结构。其中,“摘瑕”为主语,表示动作;“指瑜”为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摘瑕指瑜,却从来不反省自己的问题。2. 别人的小错误不值得你如此摘瑕指瑜。3. 他总是忽视自己的缺点,却喜欢指责别人的错误,真是摘瑕指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摘瑕指瑜”拆分为“摘瑕”和“指瑜”两个部分,然后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记忆。例如,想象自己在夏天摘取树上的瑕疵,然后拿着这个小瑕疵去指着一颗珍贵的宝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批评他人和自省相关的成语,如“自我吹嘘”、“自高自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喜欢摘瑕指瑜,却从来不反省自己的问题。2. 初中生:别人的小错误不值得你如此摘瑕指瑜。3. 高中生:他总是忽视自己的缺点,却喜欢指责别人的错误,真是摘瑕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