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拼音zhī zú cháng lè
含义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典故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近义词
乐无知命、自得其乐、心满意足
反义词
愤愤不平、郁郁寡欢、忧天悯人
英文翻译
Contentment brings happines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成语举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乐,不能读作“音乐”的“yuè”。
成语谜面:看透了老哈
详细解释
- 知足常乐是一个有着深刻含义的成语。知足指的是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事物,不贪心追求更多;常乐指的是常常快乐。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只要能够满足于现有的条件,不贪婪追求更多,就能够常常感到快乐。
使用场景
- 知足常乐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或者条件感到满足,并且常常保持快乐的心态。它常常被用来鼓励人们要知足,不要贪心追求更多,以此来达到快乐的状态。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富商。这个富商非常富有,但他总是感到不满足,总是想要更多的财富。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位智者非常聪明,决定去请教他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当他找到智者时,智者告诉他,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知道如何满足于已经拥有的。富商听后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在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忽视了自己已经拥有的财富。从那以后,他改变了自己的心态,知足于已有的财富,并且常常感到快乐。这个故事被人们传颂,并且逐渐演变成了成语知足常乐。
成语结构
- 知足常乐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每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的意义。知足表示满足于已有的事物,常乐表示常常快乐。这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他虽然只有一间小屋和一份普通的工作,但他知足常乐。2. 不要总是追求更多的财富,要学会知足常乐。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知足常乐这个成语,可以使用以下记忆技巧:1. 将知足常乐这个成语分成两个部分,知足和常乐。2. 将知足和常乐与它们的含义联系起来,知足表示满足于已有的事物,常乐表示常常快乐。3. 将这两个部分连起来,形成成语知足常乐。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含义,以及如何正确运用它们。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所以每天都很开心。2.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知足常乐,不要总是追求更多的玩具。3. 初中生:我学会了知足常乐,所以不会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沮丧。4. 高中生:知足常乐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5.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常乐,不要总是追求更多的名利,而是要珍惜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