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形毕露
拼音yuán xíng bì lòu
含义原形:原来的形状;毕:完全。本来面目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彻底揭开。
出处何其芳《理性与历史》:“白纸黑字,虽说印的是魑魅魍魉的话,也未始不可发生另外一种作用:原形毕露,看它往哪里逃遁呵!”
典故出处
何其芳《理性与历史》:“白纸黑字,虽说印的是魑魅魍魉的话,也未始不可发生另外一种作用:原形毕露,看它往哪里逃遁呵!”
近义词
真相大白、暴露无遗、不打自招
反义词
不露声色、鬼头鬼脑、藏头露尾
英文翻译
show one's true color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形:原来的形状;毕:完全。本来面目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彻底揭开。
成语举例:白纸黑字,虽说印的是魑魅魍魉的话,也未始不可发生另外一种作用:原形毕露,看它往哪里逃遁呵!(何其芳《理性与历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露,不能读作“lù”。
成语辨形:形,不能写作“型”;毕,不能写作“必”。
成语辨析:原形毕露和“真相大白”;都有“本来的面目露出来”的意思。但原形毕露指坏人坏事的行为被揭露;露出了丑恶的原形;“真相大白”指真实情况彻底弄清楚了。语义用法较广。
成语谜面:愿;剥掉画皮;冲洗底片
歇后语:乌梅打开苞;放大镜照臭虫
详细解释
- 原形毕露是指隐藏的真实面目被揭示出来,原来的样子完全暴露无遗。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原本隐藏在内心或表面下的真实意图、动机或性格特点被他人发现或揭示出来,无法再掩饰或伪装。
使用场景
- 原形毕露常用于描述某人原本隐藏的真实面目被揭露的情况。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真实意图、动机或性格特点被他人发现,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原本伪装的外表被揭示出来。
故事起源
- 关于原形毕露的故事起源目前尚无确切的记载。
成语结构
- 成语“原形毕露”的结构为“形容词+名词+动词”。
例句
- 1. 他原形毕露,终于被大家看清了。2. 那个欺骗别人的人,终于在一次意外中原形毕露了。3. 虚伪的人终究无法长久伪装,总有一天会原形毕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原形毕露”。可以想象一个人原本隐藏在黑暗中的形象被揭示出来,原来的样子完全暴露无遗的情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者观看电影、电视剧等来了解更多关于“原形毕露”的应用场景和故事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偷吃了一块巧克力,但是原形毕露,嘴角上沾满了巧克力。2. 初中生:他平时一副乖巧的样子,但在考试中作弊被老师发现,原形毕露了。3. 高中生:她平时总是装得很独立坚强,但是在朋友面前哭了出来,原形毕露了。4. 大学生:他一直自称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但是在合作项目中贪污受贿,原形毕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