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声载道
拼音yuàn shēng zài dào
含义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出处《诗比·大雅·生民》:“实覃实訏,厥声载路。”《后汉书·李固传》:“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典故出处
《诗比·大雅·生民》:“实覃实訏,厥声载路。”《后汉书·李固传》:“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近义词
民怨沸腾、天怒人怨、怨天忧人
反义词
口碑载道、有口皆碑
英文翻译
complaints are heard everywher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成语举例:茅盾《锻炼》:“我也看着不像样。这三天工夫,大家都怨声载道。”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载,不能读作“三年五载”的“zǎi”。
成语辨形:怨,不能写作“冤”。
成语谜面:公路上叫苦;马路噪音,令人讨厌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汉顺帝下诏,让各地有才能的人到都城洛阳参加考试,选拔出李固担任议郎,李固被宦官排挤出京城,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希望朝廷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杜绝奢侈浪费,避免百姓怨声载道。
详细解释
- 怨声载道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怨声指的是人们的不满和抱怨之声,载道表示声音传遍了大街小巷。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某事或某人的不满之情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情景。
使用场景
- 怨声载道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某人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抱怨声。可以用于描述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中的不满情绪的传播。
故事起源
- 怨声载道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但具体的故事起源已经无从考证。这个成语的出现可能是受到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某些事件或统治者的不满情绪的启发。
成语结构
- 怨声载道由两个词组成,结构简单明了,易于记忆和理解。
例句
- 1. 这个政策一经实施,怨声载道,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抗议。2. 这位官员的腐败行为被曝光后,怨声载道,民众纷纷表示愤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怨声想象成大声传遍大街小巷的声音,然后与载道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生动的场景,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社会不满情绪相关的成语,例如“民怨沸腾”、“众怒难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说学校要取消放学后的游戏时间,同学们都开始怨声载道了。2. 初中生:这个老师讲课太枯燥了,同学们都开始怨声载道,希望能有更有趣的教学方式。3. 高中生:学校的校规太严了,同学们都开始怨声载道,希望能有更多的自由时间。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政府的政策让人民失望,怨声载道,需要改革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