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量
拼音hú sī luàn liàng
含义犹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出处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典故出处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近义词
胡思乱想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成语举例:切宜便就脚下一切扫去,而于日用之间,稍立程课,著实下工夫,不要如此胡思乱量过却日子也。★宋·朱熹《答潘文叔书》之一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毫无收益的思想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胡思乱量是由“胡思”和“乱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胡思”指思维混乱,不受限制地胡乱思考;“乱量”表示胡乱推测、猜测。胡思乱量形容一个人思维不集中,想法杂乱,缺乏逻辑性和准确性。
使用场景
- 胡思乱量常用于形容思考或推测不严谨、不切实际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讨论问题时没有重点,只是随意地胡乱猜测或思考,没有实际依据或逻辑。
故事起源
- 《后汉书·班超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述了班超在西域出使时,遭遇了一场沙尘暴。在这个故事中,班超的随从胡人战士胡广因为沙尘暴看不清方向,就随意地胡乱猜测,导致迷失方向。从此,胡思乱量就成为了一个形容思维混乱、胡乱猜测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在考试时总是胡思乱量,所以成绩不太好。2.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不要胡思乱量,要仔细思考。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胡思乱量”与思维混乱、胡乱猜测的场景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脑袋里充斥着各种杂乱的想法和猜测,没有重点和逻辑。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思维相关的成语,如“胡言乱语”、“胡思乱想”等,从而扩大对思维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初中生:他在考试时总是胡思乱量,所以经常答错题。2. 高中生:这个问题真的很难,我不想胡思乱量,我要仔细思考再回答。3. 大学生:研究问题时,要避免胡思乱量,要有系统地进行思考和推理。4. 成年人:在做决策时,不要胡思乱量,要有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