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雷霆
拼音dà fā léi tíng
含义霆:极响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典故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近义词
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怒形于色、怒不可遏
反义词
平心静气、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英文翻译
fall into a violent passio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霆:极响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成语举例:不知说了一句甚么话,符老爷登时大发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析:(一)大发雷霆和“怒不可遏”。都形容非常愤怒。但大发雷霆重“声”不重“形”;多形容发怒时高声斥责;“怒不可遏”重“形”不重“声”。形容愤怒的感情上不可遏止地显露出来。(二)“暴跳如雷”和大发雷霆;都形容大发脾气。但“暴跳如雷”形容愤怒的情绪是从跳脚的动作中表现出来的;大发雷霆是从声音上流露出来的。
成语谜面:雷雨天
成语故事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想与东吴结成同盟。孙权封他为燕王,没想到公孙渊出尔反尔,杀了吴国派去的使臣。孙权听后大发雷霆,准备出兵渡海讨伐公孙渊,被大将陆逊等劝止。
详细解释
- 大发雷霆是一个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成语。其中,“大”表示程度之大,“发”表示发作、爆发,“雷霆”表示雷电。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愤怒到极点,如同雷电般威力巨大。
使用场景
- 大发雷霆常用于形容某人因为某件事情非常愤怒,情绪激动到了极点的状态。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情绪爆发,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对某个事件或情况的愤怒反应。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相传,有一位名叫雷霆的神仙,他掌管着天空中的雷电。当他非常愤怒时,他会发出强大的雷电来表达他的愤怒。因此,人们用“大发雷霆”来形容一个人愤怒到了极点的状态。
成语结构
- 大发雷霆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符合主谓宾的基本语法结构。
例句
- 1. 他得知自己被背叛后,大发雷霆,将那个背叛他的人痛骂一顿。2. 老师发现学生们作业都没有完成,大发雷霆,批评了他们一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被雷电击中,身体充满了愤怒和力量,从而形容愤怒到了极点的状态。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情绪和愤怒相关的成语,如“怒发冲冠”、“一怒之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同学们破坏花坛,就大发雷霆,告诉老师他们的行为。2. 初中生:我爸爸听到我不听话的事情后,大发雷霆,给了我一顿教训。3. 高中生:老师发现我们考试作弊,大发雷霆,对我们进行了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