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虑一得
拼音qiān lǜ yī dé
含义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典故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近义词
引玉之砖、抛砖引玉
反义词
千虑一失
英文翻译
A fool may give a wise man counsel.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成语举例:寄虽疾侵耄及,言无足采,千虑一得,请陈愚算。(《南史 虞寄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褒义,多用来表示自谦
成语结构:复杂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i”。
成语辨形:虑,不能写作“虚”。
成语故事
晏婴是齐国的大夫。他父亲死后,由他继任齐国的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王朝的相国。晏婴为人正直,当官清廉,生活非常俭朴,上至君主、下至百姓,对他都很尊敬。
一天,晏婴正要吃午饭,刘景公派了一个人来见他。晏婴因为对方是君王派来的而特殊款待,当场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当然,他这顿饭没有吃饱。
景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叹他说:“相国家里竟然如此贫困,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
说罢,景公命人给晏婴送去千金,以供他接待宾客之用。不料。晏婴不愿接受,叫来人带回。景公命人再送,他仍然不肯收下。当景公命人第三次送来时,晏婴对来人说:
“请禀报大王,我并不贫困。大王给我的俸禄,不仅足够我供养家人、接待宾客之用,还可以用来接济穷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受大王额外的赏赐了!”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为难,对晏婴说:“相国,我是奉命办这件事的。您这次又不愿接受,叫我如何去回报大王呢?”
晏婴想了想,说:“既然如此,我和你一起进宫,让我当面向大王辞谢。”
晏婴见了景公,感谢他对自己的厚爱,并表达作为一个臣子,能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过多的财富,请求他不要勉强让自己接受。额外的赏赐。
景公听了这番话,对晏婴更敬重了,但还是要把千金赐给他。景公还举了一个例子:齐国以前的贤相管仲;为齐桓公成为当时各诸侯国第一个盟主立了大功。桓公赏给他许多封地,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晏婴为什么要推辞?晏婴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圣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失误;笨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正确。也许管仲考虑这件事有失误;而我虽然笨,这件事处理得可能正确。”景公听他说到如此地步,只好作罢。
详细解释
- 千虑一得是指在经过反复思考、计划和努力后,最终得到一个成功或有益的结果。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做事情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使用场景
- 千虑一得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经过深思熟虑,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最终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个成语适用于各种情况下,尤其是需要经过思考和计划的工作或决策。
故事起源
- 千虑一得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名叫孙膑的军事家,他在筹划攻打敌人的城池时,经过千辛万苦的思考和计划,最终找到了攻城的最佳方法,并成功攻克了敌人的城池。后来,人们就用“千虑一得”来形容他的这个智慧和成功。
成语结构
- 千虑一得的结构是“千虑一得”,其中,“千虑”表示经过千方百计的思考和计划,“一得”表示最终得到一个结果。
例句
- 1. 经过千虑一得的策划,他成功地打破了公司的销售记录。2. 这个项目需要经过千虑一得的计划才能顺利进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做一道数学题时,经过千方百计的思考和计算,最终得到了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情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你可以寻找更多使用“千虑一得”的例句,并尝试将这个成语运用到不同的场景中。同时,你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三思而后行”、“深思熟虑”等,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经过千虑一得,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2. 初中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我经过千虑一得,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经过千虑一得,最终决定报考心理学专业。4. 大学生:我在创业之前经过千虑一得,制定了一个全面的商业计划。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