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不达意
拼音cí bù dá yì
含义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典故出处
《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近义词
言不尽意、拐弯抹角
反义词
酣畅淋漓、言必有中
英文翻译
The language fails to express the meani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成语举例: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达,不能写作“答”;意,不能写作“义”。
成语辨析:词不达意和“文不对题”;都有“语言或文辞表达不清”的意思。不同在于:“文不对题”;可指文章的内容与题目没有关系或发言与讨论的中心话题不符。词不达意只指说或写的话不能把自己要说明的意思确切地表达出来。
成语谜面:罗马电信未通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言辞不清楚,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词汇量不足、表达能力不强或者思维混乱而导致词不达意。这种情况下,对方可能会误解我们的意思,或者我们无法传达我们真正想表达的内容。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比如面试、演讲、交流等等。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表达不够清晰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困境。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提醒他人在交流时要注意表达清楚。
故事起源
-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故事,说有人问庄子“君子之道,诚其意与?”,庄子回答:“诚其意者,知其所知也。”这段对话中,庄子用了“诚其意”一词,意思是说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后来,人们将“诚其意”变成了“词不达意”,用来形容用词不准确、表达不清楚的情况。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词”、“不”、“达”、“意”。
例句
- 1. 他的汉语水平不高,经常词不达意。2. 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但是我却词不达意地说了很多废话。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创造一个故事情节,将“词不达意”与一个具体的场景联系起来,例如在一个重要的演讲中,主人公因为紧张而词不达意,引起了一系列的误解和尴尬的情况。2. 将这个成语拆分为四个单独的字,然后与你熟悉的词汇或者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
- 想要更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个成语,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1. 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比如“言之有物”、“白话文”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2. 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了解更多关于表达和交流的技巧和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写得太乱了,词不达意,老师看不懂。2. 初中生:我在班会上发言时,紧张得词不达意,同学们都不知道我想说什么。3. 高中生:写论文时要注意表达清楚,不能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4. 大学生:在面试中,如果词不达意,可能会给招聘官留下不好的印象。5. 成年人:工作中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词不达意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