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毁骨立
拼音chái huǐ gǔ lì
含义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出处《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典故出处
《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近义词
哀毁骨立、骨瘦如柴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成语举例:现在看不到因为丧亲而柴毁骨立的人了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指消瘦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隋朝时期,鲁郡司法书佐陈孝意为人公平廉洁,在郡内声望很高,他是一个难得的孝子,父亲去世,他丁忧离职,在家守丧尽孝道,期满被朝廷封为雁门郡丞,他仍然坚持整天吃素,经常思念死去的父亲,弄得人柴毁骨立。
详细解释
- 柴指的是柴草,毁指的是毁灭,骨指的是骨头,立指的是剩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被彻底摧毁,只剩下一些残骸或破碎的部分。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战争、灾难或其他严重破坏性事件中,事物被彻底摧毁的情景。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计划失败得非常彻底,没有留下任何可利用的价值。
故事起源
- 相传,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杨修的人。杨修是东汉末年的一个政治家和文学家,他非常聪明才智出众。有一天,他在朝廷上提出了一项改革计划,但是遭到了其他官员的强烈反对。他的计划最终被完全摧毁,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后来,人们用“柴毁骨立”来形容他的计划被彻底摧毁的情景。
成语结构
- 主语 + 柴毁骨立
例句
- 1. 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战争中被轰炸得柴毁骨立,只剩下一些废墟。2. 这个计划失败得如此彻底,可以说是柴毁骨立,没有任何可利用的价值。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柴毁骨立”这个成语与摧毁、毁灭的图像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破坏、摧毁相关的成语,如“一败涂地”、“覆水难收”等,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后,那个村庄柴毁骨立,没有一栋房子完整的留下来了。2. 初中生:考试的时候,我的试卷写得太糟糕了,简直是柴毁骨立。3. 高中生:这个项目的失败让我们的公司柴毁骨立,差点破产。4. 大学生:这场地震把整个城市变成了柴毁骨立的废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