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
拼音zhōng yán nì ěr
含义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典故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近义词
良药苦口、持平之论
反义词
甜言蜜语、花言巧语
英文翻译
Honest advice may be unpleasant to hea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成语举例: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忠言逆耳,哪里听得。(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常与良药苦口连用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忠,不能写作“中”。
成语谜面:最不爱听的好话
成语故事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攻占咸阳,进入秦宫,见美女如云,珍宝无数。他打算住在宫内享受,樊哙劝他以天下为重。刘邦不以为然。谋士张良说这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且忠言逆耳利于行。刘邦听从劝告退兵驻守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详细解释
- 指忠实可靠的朋友或忠诚的人所说的劝告,即使对方不愿意听或接受,但实际上是为了对方好。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劝告或建议虽然不受欢迎,但是对方却应该接受的情况,尤其是在关系亲密的人之间。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中的一段话:“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意为孔子说:“如果忠告别人并且是为了他们的利益,但对方不接受,那就停止劝告,不要自取其辱。”
成语结构
- 忠言+ 逆耳
例句
- 1. 尽管他的忠告对我来说很难听,但我知道他是出于好意。2. 父亲对我说的忠言逆耳,但我知道他是为了我好。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忠言逆耳”理解为“忠诚的话语听起来不舒服”。可以想象一个朋友或家人给你提出一些建议,虽然你不愿意听,但他们的意图是为了你的利益。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忠诚、劝告相关的成语,如“忠诚耿直”、“劝人为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忠言逆耳的建议,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我们知道她是为了我们的成长。2. 初中生:我的朋友给我提了一些建议,虽然有点忠言逆耳,但我知道他是出于对我的关心。3. 高中生:有时候父母给我们提出的忠言逆耳,但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和理解,因为他们是为了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