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奸发伏
拼音pò jiān fā fú
含义揭露隐藏的坏人。
出处宋·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徙陇城郡,历比、驾二部外郎,在郡未几,破奸发伏,有神明之号。”
典故出处
宋·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徙陇城郡,历比、驾二部外郎,在郡未几,破奸发伏,有神明之号。”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揭露隐藏的坏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破奸发伏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破奸”指揭发奸邪之事,“发伏”指使其受到惩罚。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揭发坏人的罪行,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使用场景
- 破奸发伏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揭发犯罪行为或者坏人的行为,使其受到惩罚的情景。可以在讨论社会正义、法律公正等话题时使用。
故事起源
- 破奸发伏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叫做杨雄的人。杨雄是一个忠诚正直的官员,他发现了一位奸邪的官员贪污受贿的事情,但是由于那位奸邪官员权势滔天,杨雄无法直接揭发他。于是,杨雄采取了巧妙的方法,通过捉弄他来揭发他的罪行,最终使奸邪官员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故事成为了破奸发伏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破奸发伏由四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通过调查和收集证据,成功地破奸发伏了那个贪官。2.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普通人揭发黑暗势力的故事,展现了破奸发伏的精神。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破奸发伏这个成语拆分为两个部分,“破奸”和“发伏”,然后与揭发坏人的行为联系起来。可以通过想象自己是一个正义的侦探,揭发坏人的罪行,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正义、揭发罪恶相关的成语,如“披荆斩棘”、“除恶务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勇敢揭发欺负同学的行为,破奸发伏,维护班级的和谐氛围。2. 初中生:我们要学会辨别是非曲直,勇敢揭发不法行为,破奸发伏,为社会营造一个公正的环境。3. 高中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守正义,揭发社会上的不公与腐败,破奸发伏,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