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折餗覆
拼音dǐng shé lán fù
含义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出处参见“鼎折覆餗”。
典故出处
参见“鼎折覆餗”。
近义词
鼎折覆餗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成语举例:如吾子言,几欲举全国命脉托诸此辈,一旦鼎折餗覆,后事云胡可问。★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成语“鼎折餗覆”源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其中,“鼎”是古代用来烹饪的三足大锅,“折”指折断,“餗”是指饭菜。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鼎炉折断、食物洒落的场景,比喻国家、家族或事业的破败和毁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原本兴旺发达的国家、家族或事业突然衰落,或者一次重大的失败导致整个局势逆转。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国家政权更替、家族衰落、事业失败等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原本兴盛的企业突然倒闭,或者一个原本繁荣的城市陷入困境。
故事起源
- 成语“鼎折餗覆”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故事中,齐国国君昭公在一次狩猎中,鼎炉不慎折断,食物洒落一地,这象征着国家的破败和覆灭。
成语结构
- 成语“鼎折餗覆”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鼎”、“折”、“餗”和“覆”。
例句
- 1. 这个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最终鼎折餗覆。2. 家族的衰落使得整个家族鼎折餗覆。3.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王朝最终都鼎折餗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鼎折餗覆”与一个烹饪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鼎炉折断,食物洒落一地,形象地表达了国家、家族或事业的衰落和覆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国家、家族或事业衰败相关的成语,如“一蹶不振”、“家败人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这个国家的政权突然鼎折餗覆,人民生活变得很困难。初中生:他原本是一家大企业的总裁,但由于一次投资失败,整个公司鼎折餗覆。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王朝都因为内外因素的影响最终鼎折餗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