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殍载道
拼音è piǎo zài dào
含义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殍载道。”
典故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殍载道。”
近义词
饿殍遍野、饿莩载道
英文翻译
The bodies of the starved can be seen everywher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成语举例:〖示例〗饿殍载道的灾后景象是不会再出现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饿殍载道是指饥荒严重到连尸体都被用来运送道路的情景。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饥荒的严重程度,表达了人们在极度饥饿时不得不采取的极端行动。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饥荒、灾难等严重情况。可以用来描述某个地区生活困苦、人民遭受饥饿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行业或组织内部的严重困境。
故事起源
- 饿殍载道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一年》中的一篇记载,记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用尸体来铺路,用来运送粮食。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晋国饥荒的严重程度,也成为了后来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饿殍载道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饿,殍,载,道。
例句
- 1. 这个地区的饥荒已经到了饿殍载道的地步。2. 在那次灾难中,人们不得不用饿殍载道来运送粮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道路上堆满了饿死的人的尸体,形象地表示饥荒的严重程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饥荒和灾难,以及人们在极端困境下的生存方式。也可以研究其他与饥荒相关的成语,扩展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饿殍载道这个成语,它形容了古代饥荒的严重程度。2. 初中生:这个地区的饥荒已经到了饿殍载道的地步,人们生活在极度困苦的环境中。3. 高中生: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我们了解到饿殍载道曾经是晋国饥荒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