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富于春秋在词典中的解释
chūnqiū

富于春秋

拼音fù yú chūn qiū

含义指年少,年轻。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典故出处

  • 《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反义词

  • 风烛残年

英文翻译

  • in the prime of lif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年少,年轻。
    成语举例:太后以帝富于春秋,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北史·后妃传上·魏太武皇后赫连氏》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年轻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富于春秋一词源于《左传》,原意是指一个人经历了春天和秋天,意味着他经历了四季的变化,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富于春秋的人通常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因此在处理问题和决策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具有丰富经验、见多识广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长者、有才华的人、历史学家、政治家等。

故事起源

  • 富于春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鲁国公子重耳在楚国流亡的故事。重耳在楚国流亡期间,得到了楚国的重视和培养,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后来,他回到鲁国成为君主,因为他富有春秋,能够明察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被称为富于春秋。

成语结构

  • 富于春秋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形容词“富于”和名词“春秋”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一个富于春秋的老人,经历了很多事情。2. 这位历史学家富于春秋,对历史的变迁非常了解。3. 只有富于春秋的人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富于春秋”与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春天和秋天经历了四季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解能力。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春秋笔法”、“春秋战国”等,以扩展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长大后也能够富于春秋,像爷爷一样有很多故事可以讲给别人听。2. 初中生:历史老师是一个富于春秋的人,他讲课生动有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3. 高中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富于春秋,拓宽视野,增加社会经验。4. 大学生:通过实习和实践,我们可以积累富于春秋的经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拆字解意

富于春秋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