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当立之年在词典中的解释
dāngzhīnián

当立之年

拼音dāng lì zhī nián

含义指三十岁。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典故出处

  •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近义词

  • 三十而立、而立之年

英文翻译

  • thirty years old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三十岁。
    成语举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9卷:“今汝将及当立之年,犹未纳室。”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三十岁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详细解释

  • 当立之年是指人生中最为年轻和有朝气的时期,通常指二十多岁至三十多岁之间的年龄段。在这个阶段,人们通常身体健康,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正值壮年时期,适用于各种与年轻人有关的话题和情境。比如,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或者形容年轻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出色表现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后汉书》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刘备要攻打东吴,他身边的谋士诸葛亮建议他等到“当立之年”再出兵。这里的“当立之年”指的是刘备在壮年时期,具备了更好的身体条件和经验,可以更好地应对战争的挑战。这个故事使得“当立之年”成为表示年轻人壮健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当立之年是由“当”、“立”和“之年”三个字组成的,其中,“当”表示在某个时间或状态下,“立”表示站立或立足,“之年”表示年龄。

例句

  • 1. 他在当立之年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2. 我们应该珍惜当立之年,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当立之年”与“壮年时期”、“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等概念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同时,可以制作一张卡片,将成语和相关的例句写在上面,反复阅读和回忆,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年龄相关的成语,如“花甲之年”、“不惑之年”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对年龄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明:我希望在当立之年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2. 小红:我觉得当立之年是一个人最有朝气的时候,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3. 小刚:当立之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我们应该在这个时期努力学习,为将来做好准备。

拆字解意

当立之年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