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陈喻
拼音tuō wù chén yù
含义借事物设喻。
出处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
典故出处
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借事物设喻。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与说话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托物陈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概念或道理。它通过借用或描写事物的特征、形态、功能等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和记忆。
使用场景
- 托物陈喻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教育教学等场景中,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引起听众的共鸣和理解。
故事起源
- 托物陈喻这个词语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篇。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问孔子如何学习,孔子回答说:“君子托付于物,不言其不善,不居其不安,君子托于物。”意思是君子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托付给事物,不去评论它们的优劣,也不在意它们的动荡不安。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成为一个修辞手法的概念。
成语结构
- 托物陈喻是由“托物”和“陈喻”两个词组成的,其中,“托物”指将责任托付给事物,“陈喻”指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概念。
例句
- 1. 他把自己的梦想托付给了篮球,通过篮球的奋斗和拼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 这位演讲者巧妙地运用了托物陈喻的手法,用一只蝴蝶的自由飞翔来比喻人们追求自由的渴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托物陈喻”拆分成“托物”和“陈喻”两个部分来记忆。托物表示责任托付给事物,陈喻表示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概念。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学习修辞手法,了解其他类似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把我的梦想托付给了画笔,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2. 初中生:他用一只小鸟的飞翔来托物陈喻自由的意义,让我们感受到自由的重要性。3. 高中生:这位作家巧妙地运用托物陈喻的手法,用一朵盛开的花来比喻生命的美好与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