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托物寓感在词典中的解释
tuōgǎn

托物寓感

拼音tuō wù yù gǎn

含义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出处明·王炜《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折分;托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典故出处

  • 明·王炜《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折分;托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近义词

  • 托物寓兴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托物寓感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描写,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思想或道理。它常常运用于文学作品中,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托物寓感的关键是要通过描写事物的形象和细节,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使用场景

  • 托物寓感常常出现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哲理或寄托对事物的赞美、思考和思索。同时,托物寓感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和演讲中,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感染力。

故事起源

  • 托物寓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所著。刘勰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修辞手法,其中包括了托物寓感。

成语结构

  • 托物寓感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托物”、“寓”和“感”。

例句

  • 1. 他的诗歌中常常运用托物寓感的手法,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深思其中的哲理。2. 这篇散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巧妙地运用了托物寓感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托物寓感记忆为“通过托物来寓意表达感情、思想或道理”,通过这句话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修辞手法相关的成语,如“借题发挥”、“画龙点睛”等,以扩展对文学修辞手法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托物寓感的方式写了一篇作文,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2. 初中生:这首诗通过对花草的描写,运用了托物寓感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思考。3. 高中生: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巧妙地运用了托物寓感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拆字解意

托物寓感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