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
拼音tuō tāi huàn gǔ
含义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典故出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近义词
洗心革面
反义词
执迷不悟、死不改悔
英文翻译
cast off one's old self and take on a new self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成语举例: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胎,不能读作“tái”。
成语辨形:换,不能写作“焕”。
成语辨析:脱胎换骨和“洗心革面”;都可比喻“彻底改造重新做人”。但脱胎换骨可指罪人的彻底改造;也可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适用范围较广;“洗心革面”一般只指罪人的彻底改造;适用范围较小。凡用“洗心革面”的;一般都可用脱胎换骨。
成语故事
夺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说法即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
详细解释
- 脱胎换骨是一个比喻,意思是指人或事物经历了彻底的变革后焕然一新。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重大的改变,个性和行为发生了质的飞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使用场景
- 脱胎换骨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和进步。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件事物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故事起源
- 脱胎换骨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相传,有一种名为“蛇精”的妖怪,它们能够变成美丽的女子迷惑人心。有一天,一位名叫法海的和尚发现了其中一只蛇精,决心要帮助她脱离妖怪的身份,成为正常人。法海用法术将蛇精的身体剥去,然后将她放入锅中煮熟,最后用脱胎换骨的法术将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子。
成语结构
- 脱胎换骨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脱胎”表示脱离旧的身份和状态,“换骨”表示变成新的身份和状态。
例句
- 1.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他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2. 这个公司经历了一次重组,焕发出了脱胎换骨的新生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脱胎换骨”比喻为一只蜕变成蝴蝶的毛虫。蛹经历了脱胎换骨,从原本的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脱胎换骨相关的成语,如“焕然一新”、“洗心革面”等,以扩大词汇的运用范围。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我终于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2. 初中生:参加高中的军训,我感觉自己像脱胎换骨一样,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3. 高中生:高考结束后,我觉得自己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4. 大学生:大学生活让我经历了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我相信这是我脱胎换骨的机会,我会变得更加成熟和有能力。5. 成人:在职场上,我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但我始终相信这是我脱胎换骨的机会,我会变得更加坚强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