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
拼音lěng yǎn páng guān
含义冷眼:冷静或冷漠的眼光。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出处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冷眼静看真好笑,倾怀与说却为冤。”宋·朱熹《答黄直卿》:“故其后复申炎所陈,荐举之说,乃是首尾专为王地,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典故出处
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冷眼静看真好笑,倾怀与说却为冤。”宋·朱熹《答黄直卿》:“故其后复申炎所陈,荐举之说,乃是首尾专为王地,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近义词
漠不关心、袖手旁观、漠然置之
反义词
另眼相看、刮目相待、热情洋溢
英文翻译
a cold eye spectato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冷眼:冷静或冷漠的眼光。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成语举例: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脂砚斋评红楼梦》第二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旁,不能读作“bànɡ”。
成语辨形:观,不能写作“关”。
成语辨析:冷眼旁观和“袖手旁观”;都含有“置身事物;在一旁观看”的意思。但冷眼旁观偏重在“冷眼”;指冷静地观察事态的发展;“袖手旁观”指不闻不问;应该援助的而不援助。
详细解释
- 冷眼旁观是指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事物,不参与其中的意思。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被感情所左右,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轻易发表意见或干涉他人的事务。
使用场景
- 冷眼旁观常常在讨论事物的争议或纷争时使用。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对于争议性问题保持中立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并且通过冷静的观察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故事起源
- 关于冷眼旁观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所以可以推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成语结构
- 冷眼旁观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冷眼表示冷静客观的态度,旁观表示观察事物而不参与其中。
例句
- 1. 在这场争论中,他选择了冷眼旁观,不发表任何意见。2. 面对他人的争吵,她总是能够保持冷眼旁观的态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冷眼”和“旁观”这两个词与它们的意思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冷眼表示冷静客观,旁观表示观察事物而不参与其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冷眼旁观相关的成语,如“坐观成败”、“漠不关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操场上看到两个同学打架,我选择了冷眼旁观。初中生: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了我,我决定冷眼旁观,不与他争论。高中生:在班级的争议中,我保持了冷眼旁观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大学生: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争议,我尽量保持冷眼旁观,不随波逐流。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冷眼旁观”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