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膝
拼音bēi gōng qū xī
含义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典故出处
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近义词
阿谀奉承、阿谀奉迎、奴颜婢膝
反义词
不亢不卑、宁死不屈、刚正不阿
英文翻译
bow low and humiliate oneself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成语举例: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卑躬屈膝,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苟安一时。(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没有骨气,谄媚讨好卖身投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膝,不能读作“qī”。
成语辨形:膝,不能写作“漆”。
成语辨析:卑躬屈膝和“奴颜婢膝”、“奴颜媚骨”;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但“奴颜婢膝”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而且一般不用在描述动作的前面。
成语谜面:奴才相
详细解释
- 卑躬屈膝形容一个人在权势或地位高于自己的人面前低下身份、屈服、谄媚,丧失了自尊和自立的精神。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得到某种利益、保住地位等而屈从于他人,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故事起源
- 该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卑躬屈膝,以求官爵。”这句话出自《左传》,描述了一个名叫季文子的人,为了得到官职而屈膝谄媚,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官爵。
成语结构
- 卑躬屈膝是一个由动词和名词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得不卑躬屈膝地向上司磕头。2. 在这个公司,如果你不卑躬屈膝,就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
记忆技巧
- 1. 将成语分解为两部分,卑躬和屈膝。卑躬表示低下自己的身份,屈膝表示屈服于别人。通过这种方式记忆成语的含义。2. 制作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卑躬屈膝”的拼音和含义。每天反复看几次,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1. 学习其他与权力、地位相关的成语,如“趋炎附势”、“谄上傲下”等,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应用。2. 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了解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卑躬屈膝行为,拓展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卑躬屈膝地做了一些额外的努力。2. 初中生:在这个班级里,有些同学为了在同学面前显得强大,卑躬屈膝地欺负其他同学。3. 高中生:在竞选班长的过程中,他不愿意卑躬屈膝地向其他同学低头,坚持自己的原则。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