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之音
拼音mǐ mǐ zhī yīn
含义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出处《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典故出处
《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近义词
亡国之音
反义词
钧天广乐
英文翻译
reckless tun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成语举例:从此以后,以管弦的情绪代替了鼓的情绪,结果都是“靡靡之音”。(闻一多《时代的歌手》)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靡,不能读作“mí”。
成语辨形:靡,不能写作“摩”。
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晋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华的宫殿。卫灵公带涓乐师前去祝贺,席间涓乐师把在濮水边听来的乐曲弹了一遍。晋国的旷乐师马上制止说是商末延乐师为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听了会沉湎声色中。3年后,晋平公因贪色而亡。
详细解释
- 形容音乐或歌声优美动听,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音乐、歌声或其他声音美妙动听的场合。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艺文志》中的一句话:“靡靡之音,悲夫!”意思是指音乐太美妙了,令人感到悲伤。后来,人们将“靡靡之音”作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音乐或歌声优美动听。
成语结构
- 形容词+的+名词
例句
- 1. 这首曲子的靡靡之音,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灵。2. 她的歌声如同靡靡之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靡靡之音”与优美的音乐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音乐相关的成语,如“琴瑟之音”、“心旷神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听老师弹奏的钢琴,那是一种靡靡之音。2. 初中生:音乐会上,乐团演奏出的靡靡之音让我陶醉其中。3. 高中生:她的歌声如同靡靡之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4. 大学生:这首曲子的靡靡之音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沉浸其中。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