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松筠之节在词典中的解释
sōngjūnzhījié

松筠之节

拼音sōng jūn zhī jié

含义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筠,竹。

出处唐·魏征《隋书·柳庄传》:“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

典故出处

  • 唐·魏征《隋书·柳庄传》:“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筠,竹。
    成语举例:他老人家德高望重,有松筠之节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人的气节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年幼的静帝宇文阐即位,内史大夫郑泽和御史大夫刘昉伪造诏书召杨坚入宫总揽军政大权,后梁大臣柳庄奉明帝萧岿之意入关,杨坚召见他并夸梁明帝有松筠之节,缓和了双边关系,共同对付尉迟迥。

详细解释

  • 松筠,指松树和竹子,两者在中国文化中都有高尚、纯洁、坚贞的象征意义。松树象征坚强不屈,竹子象征纯洁无染。松筠之节形容人的品质高尚,心地纯净,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心地纯洁,不为外界所动摇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节操高尚,不屈服于诱惑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孟子·告子上》中有一则故事,孟子与梁惠王的谈话中,孟子以松筠之节来形容自己的品质。松筠之节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来的。

成语结构

  • 松筠之节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松”和“筠”分别代表松树和竹子,而“之”和“节”则是表示关系和意义的连接词。

例句

  • 1. 他一直保持着松筠之节的品质,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2. 只有具备松筠之节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松筠之节与松树和竹子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坚强挺拔的松树和一个纯洁无染的竹子,用来形容人的品质高尚、心地纯净。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对松树和竹子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他类似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故事起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品质就像松筠之节一样高尚,从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拥有松筠之节的品质,不受外界的干扰。3. 高中生:只有具备松筠之节的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4. 大学生:松筠之节是一个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和纯洁的心灵。

拆字解意

松筠之节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