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而不宣
拼音mì ér bù xuān
含义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出处《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近义词
守口如瓶、秘而不露、缄口不言
反义词
直言不讳
英文翻译
keep sth. dark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成语举例:泛音既有如此妙论,如何谱上都无此说?他却秘而不宣,是个甚么意思。(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三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对事情保密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秘,不能读作“bì”。
成语辨形:而,不能写作“尔”。
成语谜面:养蜂人搬家
歇后语:养蜂人搬家
详细解释
- 秘而不宣是指保守秘密,不公开宣布或透露。它强调了对某些事情保密的重要性,不轻易泄露或公开。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些重要的消息、计划或决策等被保密的情况。
使用场景
- 秘而不宣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在商务谈判中,保守商业机密;在政治领域,保守国家机密;在个人生活中,保守个人隐私等。
故事起源
- 秘而不宣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兵法和政治策略。在古代战争中,保密是军事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将军们常常会采取秘密策划、保密行动的方式来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个成语后来也被引申为其他领域保密的重要原则。
成语结构
- 秘而不宣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对公司的未来计划秘而不宣。2. 这个项目的细节还在秘而不宣的阶段。3. 我们需要保持秘而不宣,直到所有细节都准备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秘而不宣”与保险箱等保密物品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也可以将其与保守秘密的行为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闭口不谈”、“言之凿凿”等。同时,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策略和政治策略的相关知识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秘而不宣这个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朋友之间的秘密我们秘而不宣。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要求我们秘而不宣,不让其他同学知道。3. 高中生:学校的招生计划一直都是秘而不宣的,我们都不知道具体的录取标准。4. 大学生:公司的新产品正在秘而不宣的研发阶段,很快就会推出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