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后发制人在词典中的解释
hòuzhìrén

后发制人

拼音hòu fā zhì rén

含义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出处《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典故出处

  • 《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近义词

  • 以退为进、以退为攻

反义词

  • 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

英文翻译

  • gain mastery by striking only after the enemy has struck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成语举例: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用于军事等方面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发,不能读作“fà”。
    成语辨形:制,不能写作“止”。

详细解释

  • 后发制人是由“后发”和“制人”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后发”表示后来者,指的是时间上晚于先前的人或事物;“制人”表示控制、制约或限制人的行动。因此,后发制人的基本含义是指后来者通过某种方式制约或控制先前的行动。

使用场景

  • 后发制人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后来者通过某种手段或策略制约或控制先前的行动。它可以用于各种情境,例如在竞争中,一个后来者通过创新、优势等方式击败了先前的竞争对手;在战争中,一个弱小的国家通过巧妙的战略战胜了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

故事起源

  • 后发制人这个成语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当时,项羽和刘邦两个人都是当时乱世的英雄人物。项羽是先前的霸主,而刘邦是后来的起义军首领。故事中,刘邦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最终击败了项羽,取得了胜利。后来,人们就用“后发制人”来形容这种后来者通过智慧和策略控制先前的行动的情景。

成语结构

  • 后发制人是一个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后发”作为主语,表示后来者;“制人”作为谓语,表示制约或控制人的行动。

例句

  • 1. 在这场商业竞争中,这家后来的公司通过创新和市场营销策略后发制人。2. 虽然他们是后来才加入这个项目的,但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后发制人,最终取得了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后发制人”与一张后来者击败先前者的场景图像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后来的运动员通过巧妙的策略赢得比赛,控制了先前的领先者。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起源和用法可以帮助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参考在线资源来学习更多有趣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小明通过努力学习后发制人,最终考了第一名。2. 初中生:虽然我们学校是后来才成立的,但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后发制人,成为了全市最好的学校之一。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通过创新和努力后发制人,获得更好的机会。4. 大学生:虽然我们是一所新成立的学院,但我们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和研究机会后发制人,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拆字解意

后发制人成语造句

  • 后发制人造句(精选25条)

    1、由于你不了解对方,这局棋,你要以静待动,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2、在这次辩论中,我们采取引蛇出洞,后发制人的办法,掌握了对方的弱点,然后有理有据地进行反击,从而取得了胜利。3、终于把所有技能全部点到25级了,杨凡的各项属性也是大增,同时也...

  • 后发制人造句(精选14条)

    后发制人解释: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近义词:以退为进以退为攻反义词: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1)上半场先摸清对方实力,以守为主,下半场积极进攻,后发制人。2)由于你不了解对方,这局棋,你要以静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