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匕见
拼音tú qióng bǐ xiàn
含义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典故出处
《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近义词
东窗事发、原形毕露
反义词
显而易见
英文翻译
the discovery of a plo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成语举例: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爰有斯言。(叶圣陶《一个青年》)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见,不能读作“jiàn”。
成语辨形:图,不能写作“途”。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地区(今河北涿县东)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匣子里。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阳。临行时,太子丹等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
秦王得知燕国派人来献两样他最需要的东西,非常高兴。在都城咸阳宫内隆重接见。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后面。
秦舞阳在上台阶时,紧张得双手颤抖,脸色变白。荆轲赶紧作了解释,并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结果未中,被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详细解释
- 当一个人陷入困境时,常常会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正确看待问题。这个成语中的“图穷”指的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而“匕见”则表示匕首的尖端,意味着只有当一个人的情况到达了极端,他才能够看清问题的真相。相比之下,旁观者由于不受情绪和利益的干扰,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并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图穷匕见”来形容一个人陷入困境时,无法正确判断问题的本质,而旁观者能够从客观的角度看到问题的真相。这个成语可以用于讨论各种问题,如人际关系、工作困境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卷三十一·项羽本纪》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项羽作为楚汉战争的一方主要将领,先后战胜了秦军和刘邦。然而,在最后的宛城之战中,项羽陷入了困境。他的军队被困在城中,粮草短缺,士兵们士气低落。在这个关键时刻,项羽无法看清形势,而他的副将范增却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范增向项羽提出了改变策略的建议,但项羽却听不进去。最终,项羽败给了刘邦,这个成语也因此而流传开来。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图穷”是动词短语,表示图谋达到极限;“匕见”是名词短语,表示匕首的尖端。
例句
- 1. 在公司的危机中,只有旁观者才能够图穷匕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 当你陷入困境时,不妨请教身边的朋友,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些图穷匕见的建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图穷匕见”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被困在一个迷宫中,无法找到出口,而身边有一个旁观者站在迷宫外面,能够清晰地看到迷宫的结构和出口的位置。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在学习这个成语的同时,你还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局限性”、“客观”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穷匕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足球比赛中,有时候队员们太专注于进攻,而忽略了防守。这时候,教练就会站在场外给他们图穷匕见,提醒他们注意防守。2. 中学生:当我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时候会迷失在自己的思考中,无法找到适合的表达方式。这时候,我会请教父母或者老师,他们能够给我图穷匕见,帮助我找到更好的表达方法。3. 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时候,我会跟同学们一起讨论,他们的不同观点和建议能够给我图穷匕见,启发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