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言浮说
拼音guǐ yán fú shuō
含义指虚假不实的话。
出处《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典故出处
《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近义词
浮言虚辞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虚假不实的话。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诡言浮说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言辞虚假、诡诈,不真实的言论和说法。它强调了言辞虚假、不可靠的性质,暗示了说话者的不诚实和欺骗行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指责那些说话不实、言辞虚假的人,或者用来形容某种言论或说法不可靠、不真实的情况。可以在正式场合、辩论中或者日常生活中使用。
故事起源
- 诡言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这本古代文学作品中,但具体的故事起源并不清楚。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诡言”和“浮说”两个词组成,其中“诡言”指的是虚假、欺骗的言辞,“浮说”指的是不真实、不可靠的说法。
例句
- 1. 这个政客总是充斥着诡言浮说,不能相信他说的任何话。2. 我们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那些诡言浮说所蒙蔽。3. 这篇报道充满了诡言浮说,读者应该保持警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水面上漂浮,而他的嘴巴却说着虚假的话语,这就是诡言浮说的形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辞相关的成语,如“口是心非”、“言过其实”等,来加深对言辞和说法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诡言浮说让我觉得他不可信任。2. 初中生:政治家的诡言浮说让人民失去了对他的信任。3. 高中生:这篇文章充斥着诡言浮说,我们要保持批判的眼光。4. 大学生:在辩论中,对方的诡言浮说无法掩盖事实真相。5. 成年人:我们应该学会辨别诡言浮说,保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