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气凌人
拼音shèng qì líng rén
含义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典故出处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近义词
目中无人、盛气临人
反义词
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英文翻译
lord it over other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成语举例: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盛,不能读作“chénɡ”。
成语辨形:盛,不能写作“胜”。
成语辨析:盛气凌人和“咄咄逼人”多形容人气势汹汹;但盛气凌人偏重于“盛气”;只表现在人的表情上;“凌”形容欺侮别人;“咄咄逼人”应用范围广;可指人的气焰、语言等方面;“逼”形容逼迫别人。
成语谜面:大怒伤身体
成语故事
战国时赵太后辅佐年幼的赵孝成王执政,秦国趁机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赵太后不肯。大臣触龙求见,赵太后装出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触龙入情入理的开导终于使赵太后同意齐国要求。
详细解释
- 盛气凌人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某个人的气势非常强大,凌驾于他人之上,表现出傲慢和自大的态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权力、地位或财富方面非常强大,对他人态度傲慢、不尊重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一些霸道的人或者傲慢自大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盛气凌人的故事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叫做李白的人,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一天,李白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自称是唐朝皇帝的人,这个人非常傲慢自大,对李白态度非常不友好。李白感到非常愤怒,于是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对这个人的不满和愤怒。这首诗就是“盛气凌人”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盛气凌人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盛强大的;气气势;凌凌驾;人他人。
例句
- 1. 他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对待下属毫不留情。2. 这个领导盛气凌人,从来不听别人的建议。3. 她的盛气凌人的态度让人很不舒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很高的地方,气势非常强大,凌驾于其他人之上,对他人态度傲慢自大的样子。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盛气凌人相关的成语,例如:傲慢无礼、目空一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游戏中盛气凌人,不让其他小朋友参与。2. 小学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盛气凌人,完全不把对手放在眼里。3. 中学生:这个学生在班级里盛气凌人,经常欺负其他同学。4. 大学生:他在社团中盛气凌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意见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