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戈一击
拼音fǎn gē yī jī
含义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出处《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
典故出处
《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
近义词
恩将仇报、以义割恩
反义词
同恶相济、朋比为奸
英文翻译
turn back to hi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成语举例: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鲁迅《坟 写在〈坟〉后面》)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戈,不能读作“ɡě”;一;可以读作“yì”。
成语辨形:“戈”,不能写作“弋”。
成语谜面:倒剑刺
详细解释
- 反戈一击的含义是指在面对敌人的攻击时,采取同样的手段或行动进行反击。这个成语强调了在被动的情况下主动出击,通过出其不意的反击来取得胜利。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在竞争、战斗或争论中,受到对方攻击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反击。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据说,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孟尝君的国君,他的国家被一个强大的敌国攻击。孟尝君在敌军面前显得非常弱小,但他却想出了一个反击的计策。他派遣使者去敌军的国家,向敌国国君献上了一件珍贵的礼物。敌国国君非常高兴,以为孟尝君已经屈服了。然而,孟尝君的使者在献礼时趁机刺杀了敌国国君,给予敌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就是“反戈一击”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反:反击;戈:敌方的攻击;一:同样的;击:攻击。
例句
- 1. 在商业竞争中,我们要学会反戈一击,以保护自己的利益。2. 虽然我们处于劣势,但只要我们能够反戈一击,就有机会扭转局势。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结构分解为“反、戈、一、击”,并将每个部分与对应的含义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另外,可以通过制作记忆卡片或编写练习题来巩固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战争、竞争相关的成语,如“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战略思维,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比赛中遇到了很强的对手,但我想了一个反戈一击的办法,最终赢得了比赛。2. 初中生:在班级里,有些同学经常欺负我,但我决定用反戈一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3. 高中生:在模拟考试中,我没有考好某个科目,但我打算通过反戈一击的努力来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