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不遂
拼音bàn shēn bù suí
含义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出处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无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典故出处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无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近义词
半身不摄
反义词
身强体壮、八面玲珑、生龙活虎
英文翻译
hemiplegia <paralysis of half one's bod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成语举例:(1)他因脑溢血半身不遂,只能坐轮椅了。(2)我爷爷因病半身不遂了,只能让人照顾,不能自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患病,半身瘫痪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遂,不能读作“suì”。
成语辨形:遂,不能写作“逐”。
详细解释
- 半身不遂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身体的一半不能自如地活动。通常指因为中风、脑溢血等疾病引起的瘫痪。这个成语强调了身体不完整,活动受限。
使用场景
- 半身不遂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身体的一部分受到限制,无法自由活动。在医学领域中,它常用来描述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瘫痪。此外,它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或阻碍。
故事起源
- 半身不遂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有一位名叫杨仁山的医生,他患有中风,导致半身瘫痪。尽管他自己身体不便,但他仍然坚持行医,帮助他人。他的精神和毅力感动了很多人,后来人们用“半身不遂”来形容他的状况,并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坚持奋斗的精神。
成语结构
- 半身不遂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半身”表示身体的一半,“不遂”表示行动不便或受限。
例句
- 1. 他的父亲中风后,一直半身不遂,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工作。2. 由于车祸,他的右腿受伤,现在半身不遂,需要使用拐杖行走。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半身不遂”的方法可以是联想法。可以想象一个人只能用一条腿行走,身体不完整的形象,这样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半身不遂”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风、脑溢血等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健康和医学相关的成语,如“病入膏肓”、“手术刀下无眼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奶奶中风后,半身不遂,不能自己走路了。2. 初中生:他在篮球比赛中受伤,现在半身不遂,无法继续参赛。3. 高中生:这位画家患有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但他依然坚持创作。希望这个关于“半身不遂”的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