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民害物
拼音cán mín hài wù
含义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典故出处
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近义词
病民害物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成语举例:而上之所用者,莫非残民害物之人矣。★清·黄宗羲《诸敬槐先生八十寿序》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摧残民众干坏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残,伤害;民,人民;害,伤害;物,事物。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那些以自身利益为重而不顾他人利益的行为。它警示人们应当远离伤害他人和破坏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倡导互相尊重和和谐共处。
使用场景
- 在社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公共事务讨论中经常使用。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感受和社会利益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宰相。相传,有一位宰相在位时,他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和财富,不顾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稳定,大肆搜刮财物,甚至伤害和杀害无辜的人民。这种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最终导致了他的垮台。后来,人们用“残民害物”来形容这种为了私利而伤害他人和破坏社会的行为。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宾补
例句
- 1.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残民害物,最终失去了所有的朋友。2. 这位政府官员为了权力地位害物伤民,引起了公众的愤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残民害物”拆分为“残民”和“害物”两个部分记忆。通过想象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甚至破坏社会公共利益的场景,加深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社会道德、公共利益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奉公守法”、“公德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爱护公共设施,不要残民害物。2. 初中生:为了个人利益而伤害他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要远离残民害物。3. 高中生: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注重公共利益,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残民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