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哑佯聋
拼音zhà yǎ yáng lóng
含义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出处《群音类选·官腔类·双忠记·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
典故出处
《群音类选·官腔类·双忠记·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
近义词
装聋作哑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诈哑佯聋是指出于某种目的或为了逃避责任而假装无知或无能,故意不表态或不回应。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特定情况下选择保持沉默或不表态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重要问题或困难时选择故意保持沉默或不回答,以此来逃避责任或避免承担后果的行为。它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明明知道真相却故意装作不知道的人。
故事起源
- 《汉书·卷八十二·窦宪传》中有记载:窦宪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他在官场上为人正直,不愿与他人勾结。有一次,窦宪被人陷害,被迫接受贿赂。为了保护清白,他选择了装聋作哑,不回应对方的提问。这个故事成为了“诈哑佯聋”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词语组成,分别是“诈”、“哑”、“佯”和“聋”。
例句
- 1. 他面对质疑,选择了诈哑佯聋。2. 当被问及缺席原因时,他只是诈哑佯聋,不做任何回应。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四个字分别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记忆。例如,将“诈”与“装病”联系起来,将“哑”与“不说话”联系起来,将“佯”与“假装”联系起来,将“聋”与“装聋作哑”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沉默、不表态相关的成语来扩展词汇量,例如“缄口不言”、“三缄其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了小偷,但我诈哑佯聋,不敢说出来。2. 初中生:老师问我为什么没完成作业,我只能诈哑佯聋,因为我忘记了。3. 高中生:当面对贪污的指控时,他选择了诈哑佯聋,以逃避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