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倒西歪
拼音dōng dǎo xī wāi
含义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出处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哎,却原来醉醺醺东倒西歪。”
典故出处
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哎,却原来醉醺醺东倒西歪。”
近义词
杂乱无章、一团乱麻
反义词
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英文翻译
dilapidated <out of line; falli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成语举例:子期使侍卫阻之。熊宜僚用手一拉,侍卫东倒西歪,二人径入殿中。(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倒,不能读作dào
成语谜面:二醉汉睡觉
歇后语:二醉汉睡觉;不倒翁坐大车;破庙的菩萨
详细解释
- 东倒西歪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物体或人的姿态、位置或行为不正常、不稳定或不协调。它的意思是指东边倒,西边歪,形象地表示东倒西歪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不稳定、不正常或不协调的状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不正常或不稳定的情况,比如形容一个走路不稳定的人、一个摆放不平衡的物体、或者一个行为反常的人等等。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
- 关于东倒西歪的具体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一些文献和历史资料的分析,这个成语可能与古代建筑和家具设计有关。在古代,建筑和家具制作技术相对简单,经常出现不稳定或不均衡的情况。因此,人们可能用“东倒西歪”来形容这些不正常的状态。
成语结构
- 东倒西歪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结构为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其中,“东倒”表示东边倒下,“西歪”表示西边歪斜。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这个书架放得太东倒西歪了,需要调整一下。2. 他喝醉了,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3. 这张桌子腿不平,摆上东西就会东倒西歪。
记忆技巧
- 要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东倒西歪”与不正常、不稳定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东方的一边倒下,西方的一边歪斜,形成一个不平衡的状态。通过这种形象化的记忆方法,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东倒西歪”相关的成语。比如,“东山再起”表示一个人在失败后重新崛起;“东张西望”表示四处张望;“东奔西走”表示忙碌奔波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摔倒了,站起来的时候东倒西歪的。2. 小学生:风把我的画吹得东倒西歪的,我得重新画一遍。3. 初中生:他骑自行车的时候东倒西歪,差点撞到人了。4. 高中生:这幅画的构图东倒西歪的,需要重新调整一下。5. 大学生:他喝醉了,在舞池里跳舞东倒西歪的,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