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甲不还
拼音piàn jiǎ bù hái
含义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回”。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二十七回:“咱留一支军马守关,以待刘总督后队官军,杀教他片甲不还,方称畅快!”
典故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二十七回:“咱留一支军马守关,以待刘总督后队官军,杀教他片甲不还,方称畅快!”
近义词
片甲不回
英文翻译
come home shor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回”。
成语举例:我们要转移社会、改善社会,就得迎上前去,同这班东西接战,杀得他们片甲不还!★叶圣陶《倪焕之》十二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补语;形容全军覆没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来自于古代战争时期,当一个军队战败后,士兵们通常会带着他们的盔甲逃跑。如果一个军队战败得很惨,士兵们会丢弃盔甲,以便更快地逃离战场。因此,“片甲不还”形容的是战败后,士兵们甚至连盔甲都无法保留,意味着彻底失败,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战败得很惨,毫无还击之力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在竞争或较量中彻底失败,毫无回旋余地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魏策一》中的一段故事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军白起在击败敌军后,将敌方士兵的盔甲全部夺走。这个故事反映了白起的军事才能和战胜敌人的能力,也成为了“片甲不还”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例句
- 1. 这支军队在战场上遭到了重大打击,最终片甲不还。2. 在经济竞争中,如果我们不努力提升竞争力,很可能会片甲不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片甲不还”与战败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想象士兵们丢弃盔甲逃跑的场景,加深记忆。也可以将这个成语与战国时期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白起夺取敌人盔甲的情景,进一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战争、失败相关的成语,例如“败军之将”、“一败涂地”等,加深对相关主题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比赛中输得很惨,完全是片甲不还的。2. 初中生:在这次考试中,他们的成绩非常差,可以说是片甲不还了。3. 高中生:这个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得很惨,已经片甲不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