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言折狱
拼音piàn yán zhé yù
含义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出处《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典故出处
《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近义词
片言断狱
英文翻译
settle a case with just a few words <One word clears up the cas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成语举例:所谕西江金沙之异同,真是片言折狱。(明 卓人月《答詹曰至书》)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补语、宾语;用于称颂官吏贤明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身强力壮,他总是跟随孔子,为他驾车作侍卫。子路性情正直忠贞,十分孝顺他的母亲。他为人十分诚实,坦率公正,答应办到的事一定立即就办,决不拖延。孔子对子路的赞语是:“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详细解释
- 片言折狱源自《晋书·刘毅传》:“窃以为人之才智,不可以知言尽善也。或者一言,可以折狱;或者一言,可以毁誉;或者一言,可以取亡。”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才智并不一定能够使言辞尽善尽美。有时候,仅仅一句话就能够推翻一个案件的判决,或者能够毁掉一个人的声誉,甚至能够导致一个人的死亡。
使用场景
- 常用在形容一个人能够凭借极少的言辞就能够辩驳倒别人的冤枉话,或者能够以简短的话语就能够推翻别人的观点的情况下。
故事起源
- 据说,当时晋朝的刘毅因为被人陷害,被迫接受了极其严厉的审判。然而,刘毅只用了片言之词就成功地辩驳了那些冤枉的指控,最终得以清白地出狱。因此,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片言”、“折”和“狱”。
例句
- 1. 他真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只用片言之词就把对方的冤枉话反驳得体无完肤。2. 在法庭上,他只用了片言之词就能够推翻控方的观点,赢得了这场官司。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片言”理解为“片刻”的意思,即极短暂的时间。2. 将“折”理解为“折断”的意思,即推翻、打破。3. 将“狱”理解为“监狱”的意思,即指案件或刑罚。综合以上三个部分的理解,可以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片言折狱”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可以进一步扩展知识面,并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只用了几个字就把同学的冤枉话辩驳得很清楚。2. 初中生:他的辩论技巧非常高超,只用片言之词就能够战胜对手。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他只用了几句话就成功地推翻了对方的观点。4. 大学生:他在法庭上只用了片言折狱,就成功地为自己辩护并获得了无罪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