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蠡测
拼音guǎn kuī lí cè
含义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典故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近义词
盲人摸象、坐井观天、以管窥天
反义词
洞若观火
英文翻译
have a very narrow mental outlook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成语举例:我们万不可凭管窥蠡测的调查了解,就下结论和发议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蠡,不能读作“lǐ”。
成语辨形:测,不能写作“侧”。
成语故事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很有才能,但经常讽刺汉武帝因而只担任太中大夫等小官,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他写一篇《答客难》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他把自己与苏秦、张仪比较,他认为有才能的人不能管窥蠡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与节操。
详细解释
- 管窥蠡测这个成语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管”、“窥”和“蠡测”。其中,“管”指的是用管子来量物体,表示一种粗略的估计;“窥”指的是从小孔或缝隙中窥视,表示一种片面的了解;“蠡测”指的是用蠡来测量,表示一种不准确的推测。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用非常有限的知识或经验来推测事物的真相或未来发展,因此常常会出现错误或误判的情况。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形容人只凭片面或不够全面的信息就妄加猜测或做出判断。例如,当别人只听说了一点事情,却妄自下结论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叫管仲的智者,他曾经用一根竹管来估计一座山的高度,并声称自己能“管窥蠡测”。但是后来他发现,他的估计完全错误,因为他只是凭借片面的信息和有限的知识来推测。因此,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的结构是“管”+“窥”+“蠡测”。
例句
- 1. 他只凭一点零星的信息,就断言这个项目一定会成功,简直是在管窥蠡测。2. 别听他的,他只是管窥蠡测而已,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
记忆技巧
- 记忆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将每个字的意思与其发音联系起来。例如,“管”可以与“官”或“馆”联想,表示一种片面的了解;“窥”可以与“窗”联想,表示从小孔或缝隙中窥视;“蠡测”可以与“历侧”联想,表示用蠡来测量。通过这些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结构。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管窥蠡测”意思相近的成语,如“孤注一掷”、“闭门造车”等,以丰富你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只凭听别人说的一点点就认为是真的,真是管窥蠡测。2. 初中生:老师只凭一份试卷的成绩就判断学生的智商,太管窥蠡测了。3. 高中生:他只凭一点点线索就断定了凶手的身份,简直是在管窥蠡测。4. 大学生:有些人对未来的发展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太管窥蠡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