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唯贤
拼音rèn rén wéi xián
含义贤: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典故出处
《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近义词
量才录用、知人善用
反义词
任人唯亲、以貌取人
英文翻译
appoint people according to their moral character and abilit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贤: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成语举例:选拔干部应当是任人唯贤。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唯,不能读作“wēi”。
成语辨形:贤,不能写作“闲”。
成语辨析:任人唯贤和“知人善任”;都含有“善于使用人”的意思。但任人唯贤可指干部路线;“知人善任”不能。
成语谜面:尤
歇后语:盐老板计官
成语故事
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
不久,齐国发生大乱,襄公被杀,另外立了国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为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住公子小白。 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到齐国去。
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鲍叔牙将他救治后,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再说管仲回到鲁国后,与公子纠在庄公军队的保护下来继任君位。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所以一定要将他押到齐国去。庄公也只好答应。 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一路上,他又饥又渴,吃了许多苦头。来到绮乌这个地方时,他去见那里守卫边界的官员,请求给点饭吃。
不料,那守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封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
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能拿什么报答您呢?” 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亲自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原来,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大于自己,所以说服齐桓公这样做。
详细解释
- 任人唯贤是指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时,只看重其才能和能力,不被其他因素所干扰或左右。这个成语强调了重用人才的重要性,不论其出身、地位或其他背景,只要有才华和能力,都应该给予合适的机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一个组织或团队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时,以能力为唯一标准,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尊重,强调人才的价值。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襄公任用了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叫秦庆,秦庆的家境贫寒,没有什么背景和地位。但是襄公看中了秦庆的才能和能力,任命他为宰相。有人对襄公说:“秦庆家境贫寒,不值得任用。”襄公回答说:“任人唯贤,不问其贫贱。”这个故事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任人唯贤是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任、人、唯、贤。其中,任人是动词短语,表示任用人才;唯贤是形容词短语,表示只看重才能。
例句
- 1. 这个公司注重任人唯贤,只要你有能力,就会给予机会。2. 领导团队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发音拆分成“任人”和“唯贤”,并联想到只看重人才的意思。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场景,想象自己身处一个选拔人才的团队,只有那些有能力的人才才能通过选拔,其他因素都不重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人杰地灵”、“知人善任”等,了解更多关于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班的班长是任人唯贤选出来的,他是最聪明的学生。2. 初中生:学校领导在选拔学生会干部时,一直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3. 高中生:大学招生时,希望能够真正实行任人唯贤的选拔制度,让更多有才华的学生得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