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
拼音ān pín lè dào
含义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典故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近义词
安贫守道
反义词
为所欲为、胡作非为
英文翻译
be contented in poverty and devote to things spiritual <live contentedly as a poor schola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成语举例: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鲁迅《花边文学 安贫乐道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乐,不能读作“yuè”。
成语辨形:道,不能写作“到”。
详细解释
- 安贫乐道是由“安贫”和“乐道”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安贫指的是过简朴的生活,不追求物质的富裕;乐道表示热爱并享受追求道德、修身养性的过程。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不以物质财富为追求,而是愿意过简朴的生活,并且乐于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道德修养。
使用场景
- 安贫乐道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物质的追求不强,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贪图享受,乐于奉献,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提升。
故事起源
- 《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一段话:“安贫乐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话是荀子在劝勉人们要安于贫穷的生活,乐于追求道德修养。后来,这句话演变为成语“安贫乐道”,用来形容一个人过简朴而乐于奉献的生活态度。
成语结构
- 安贫乐道由三个词组成,每个词的意思分别是“安贫”、“乐”和“道”。通过这三个词的组合,表达了一个人不追求物质财富,而是愿意过简朴的生活,并乐于追求道德修养的意思。
例句
- 1. 他虽然家境贫寒,但一直安贫乐道。2. 她对名利不感兴趣,一心追求内心的安宁和道德的提升,真是安贫乐道的好榜样。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安贫乐道的发音拆分为“安贫”、“乐”和“道”,并结合每个词的含义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安于贫穷的生活,乐于追求道德修养的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荀子的思想,以及其他与追求内心平静和道德修养相关的成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足常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爷爷虽然没有很多钱,但他一直安贫乐道,乐于帮助别人。2. 初中生:我觉得安贫乐道是一种人生态度,不一定和物质财富有关。3. 高中生: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追求物质享受,很少有人能真正安贫乐道。4. 大学生:我希望自己能够安贫乐道,不被物质束缚,追求真正的内心平静和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