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迁
拼音ān tǔ zhòng qiān
含义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出处《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典故出处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近义词
恋恋不舍、安居乐业
反义词
背井离乡、志在四方
英文翻译
have to leave a place where one has lived lo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成语举例: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重,不能读作“chónɡ”。
成语辨形:迁,不能写作“千”。
详细解释
- 安土重迁是由“安土”和“重迁”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安土指的是安定的家乡土地,重迁指的是迁徙、离开。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家乡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离开或迁徙。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离开或迁徙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执着,或者形容一个人不愿意离开家乡的情感。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对楚国深爱着,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他提出了许多好的政策和建议。然而,他的忠诚和才华却遭到了贵族的嫉妒和诽谤。最终,他被贵族排挤出朝廷,并流放到了远离家乡的地方。屈原对于离开家乡感到非常痛苦和伤心,他写下了《离骚》一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这个故事成为了安土重迁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对家乡的安土重迁,从不愿意离开。2.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对家乡的安土重迁,从不动摇。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个人深深地扎根在家乡的土地上,不愿意离开。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牢牢地踩在土地上,表达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屈原的故事和他的其他作品,如《离骚》等,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我的家乡的安土重迁,从不愿意离开。2. 初中生:尽管我在外地上学,但我对家乡的安土重迁,从不动摇。3. 高中生:我对于我所生活的城市有着安土重迁的感情,希望能为这个城市做出贡献。4. 大学生: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上大学,我对家乡的安土重迁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