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山观虎斗
拼音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
含义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典故出处
《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近义词
坐观成败
英文翻译
watch in safety while others fight,then reap the spoils when both sides are exhaust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成语举例: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要耐心劝解,决不能坐山观虎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分句;含贬义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析: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成语谜面:山上看大虫打架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给秦惠王讲卞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详细解释
- 坐山观虎斗意为站在山上观看两只老虎争斗,表示旁观者的态度,不参与争斗,保持中立。这个成语比喻对于别人的争斗或纷争,自己置身事外,不卷入其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旁观者或中立者不愿参与争斗或纷争的态度。可以用于各种社交场合,例如会议、辩论、家庭矛盾等。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两只老虎为了争夺一块肉而展开激烈的争斗,而一只猴子则站在山上观看,不愿参与。最终,两只老虎都受了伤,而猴子却安然无恙。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时候保持中立是明智的选择。
成语结构
- 坐山观虎斗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动词+名词”,其中“坐山”表示旁观,观看;“观”表示观看;“虎斗”表示两只老虎的争斗。
例句
- 1. 在这场争论中,我选择坐山观虎斗,不参与其中。2. 他不愿意加入这场争斗,只是坐山观虎斗而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坐山观虎斗”与“旁观者”、“中立”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山上,观看两只老虎的争斗,保持中立的态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置身事外”、“不卷入纷争”等,以扩展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参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我宁愿坐山观虎斗。2. 初中生:在班级中,有时候我会选择坐山观虎斗,避免卷入同学之间的矛盾。3. 高中生:面对同学们之间的争吵,我会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不偏袒任何一方。4. 大学生:在团队项目中,我会尽量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以维护团队的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