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勿讳
拼音zhí yán wù huì
含义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出处清·张廷玉《明史·弋谦传》:“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典故出处
清·张廷玉《明史·弋谦传》:“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近义词
直言无隐、直言无讳、直言不讳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直言勿讳是指在言辞中直截了当地说出真相,不回避或掩饰问题。这个成语强调了说话要直接、坦诚,不回避困难或尴尬的话题。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个问题或观点的真实看法,不拐弯抹角地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它可以被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工作会议、辩论赛、讨论小组等。
故事起源
- 关于直言勿讳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孟子的思想家。据说,孟子曾经对齐国的国君齐宣王说:“君不听,则有所失。”这句话意味着如果君王不听取忠言逆耳之言,就会失去一些重要的信息和建议。这个故事强调了直言不讳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领导者来说,接受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直言勿讳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直”、“言”、“勿”、“讳”。
例句
- 1. 在团队会议上,我们应该直言勿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2. 他直言勿讳地指出了这个计划的不足之处,让我们有机会改进。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将“直言勿讳”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直言”和“勿讳”。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直截了当地说出真相,而不回避或掩饰问题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成语和文化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言必信,行必果”或“明知故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直言勿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初中生:在班会上,我们应该直言勿讳地提出问题和建议。高中生:学生会的辩论赛上,我们直言勿讳地阐述了我们的观点。大学生:在研讨会上,学者们直言勿讳地讨论了争议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