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蹈覆辙
拼音chóng dǎo fù zhé
含义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出处《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典故出处
《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近义词
重蹈前辙、蹈其覆辙
反义词
前车可鉴、前车之鉴
英文翻译
repeat the mistake of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成语举例: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说、希望和警告的场合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重,不能读作“zhònɡ”。
成语辨形:重,不能写作“从”;覆:不能写作“复”。
成语谜面:车同轨
成语故事
东汉时,桓帝宠幸宦官,导致宦官互相勾结,垄断朝政,陷害忠良。李膺和杜密等忠良大臣纠集太学生郭泰等人竭力铲除宦官。公元一六六年,宦官们在桓帝面前诬告李膺等人造反,桓帝听信馋言,下令把李膺等忠良大臣关进大牢,人数多达几百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
当时,窦武的女儿是皇后,窦武受封为侯爵,他为人正直,从不仗势欺人。看到宦官的胡作非为,十分愤慨,上书对桓帝说:“如果再让宦官这样胡作非为下去,将会像秦朝二世一样,因为给庞臣太多的权力,导致庞臣造反作乱,最终失去江山,陛下可要吸取教训,千万别重蹈覆辙呀!”桓帝经过窦武提醒,体会到自己的错误,于是就放了李膺等人,结束了“党锢之祸”。
详细解释
- 成语“重蹈覆辙”中的“重蹈”意为再次踩在原来的脚印上,“覆辙”指的是原来走过的痕迹。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面对相似情况时没有吸取教训,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一再犯错,没有改正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团队或者国家在面对相似问题时没有吸取教训,重复犯错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成语“重蹈覆辙”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故事中,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与刘邦争霸的过程中,多次犯下错误,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这个成语就是从项羽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用来形容人们重复犯错的情况。
成语结构
- 成语“重蹈覆辙”的结构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其中“重蹈”是动词短语,意为再次踩在原来的脚印上;“覆辙”是名词,意为原来走过的痕迹。
例句
- 1. 他在感情上总是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人。2. 这个国家的领导层一再犯错,重蹈覆辙,导致了经济的崩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个圆形的轨道上走,他一直在原地转圈,踩在自己之前留下的脚印上。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错误、教训相关的成语,如“前车之鉴”、“一失足成千古恨”等,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上次考试没有好好复习,这次又重蹈覆辙,成绩还是不理想。2. 中学生:他上次参加比赛因为犯了同样的错误而输了,这次又重蹈覆辙,没有改正。3. 大学生:他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再犯错,重蹈覆辙,没有吸取教训。4. 成年人:他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总是重蹈覆辙,不懂得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