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灭亲
拼音dà yì miè qīn
含义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典故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近义词
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六亲不认
反义词
徇情枉法、徇私舞弊
英文翻译
punish one's own relations in the cause of justic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成语举例:这是一条汉子,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义,不能写作“意”。
成语谜面:石碏杀子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详细解释
- 大义灭亲是一个描述为了维护公正和正义而舍弃亲人的成语。它强调了个人对于正义的高度重视,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即使是牺牲自己的亲情。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维护正义而不惜与亲人决裂或对亲人采取严厉措施的情况。它可以用于讨论法律、道德或伦理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工作场所或社会环境中为了公正而放弃个人利益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书,其中记载了许多有关于大义的故事。《左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子胥的忠臣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亲人。这个故事成为了“大义灭亲”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大义灭亲由四个汉字组成,每个字的意义是:大、义、灭、亲。
例句
- 1. 为了揭露真相,他毅然大义灭亲,与自己的兄弟决裂。2. 在这个案件中,法官做出了一个大义灭亲的判决,以维护社会公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大义灭亲”与为了维护正义而舍弃亲人的情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形象。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面对着亲人和正义的两个方向,最终选择了正义的一方。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义和忠诚的故事,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情感纠葛,以及《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了维护正义而组织义军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宁愿大义灭亲,也要保护我的朋友不受欺凌。2. 初中生:在一些电视剧中,有时候主人公会为了维护正义而大义灭亲。3. 高中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追求正义而不惜与家人决裂,这就是大义灭亲。4. 大学生:在公司里,有时候为了公正的决策,我们需要做出大义灭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