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本逐末
拼音sǔn běn zhú mò
含义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出处《隋书·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典故出处
《隋书·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近义词
舍本逐末
英文翻译
look for the tip of the branch while give up the trunk of the tre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成语举例:你这是损本逐末的做法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本末倒置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隋朝初年,治书侍御史李谔文章写得好,口才也好。他担心受南北朝时期华美浮艳文风的影响,只注重华丽词藻、吟风嘲月的人因此而受到重用,这是失却根本,追逐枝节。朝廷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他的上书没有得到重视。
详细解释
- 损本逐末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损本”指的是损害本钱或根本利益,“逐末”指的是为了追求小利而放弃大局。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为了追求短期的小利而牺牲了长远的根本利益,是一种短视和不明智的行为。
使用场景
- 损本逐末常用于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的人或行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追求眼前小利而忽视大局的商人、政治家或其他个人。
故事起源
- 损本逐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一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晋献公的国君在位时,秦国的使者向晋国贿赂了一些珍贵的宝物,希望能够换取晋国的支持。然而,晋国的宰相韩宣子却将这些宝物卖给了其他国家获取了更多的利益,从而损害了晋国的根本利益。这个故事成为了形容为了小利而损害大局的经典例子。
成语结构
- 损本逐末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损”、“本”、“逐”和“末”四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商人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却损本逐末,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2. 政府应该注重长远发展,不能因为眼前的压力而损本逐末。3. 他为了赚取一点小钱,却损本逐末,最终失去了更多的机会。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损本逐末”拆分成“损本”和“逐末”两个部分记忆。其中,“损本”可以理解为损害本钱或根本利益,“逐末”可以理解为追求小利。通过理解每个部分的意义,可以更容易记住整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除了“损本逐末”成语外,还有一些类似的成语可以学习,例如“鱼目混珠”、“本末倒置”等,它们都是用来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大局的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得到一块糖果,不顾老师的规定,损本逐末地偷吃了。2. 初中生:有些同学为了追求短暂的兴趣,却损本逐末地放弃了学习。3. 高中生:政府应该注重长远发展,不能因为眼前的压力而损本逐末。